發燒腹瀉后多項指標異常如何處理
淋巴細胞比率升高、中值細胞比率上升、中性細胞比率下降,中性細胞數下降,血小板分布寬度下降,曾發燒腹瀉五天前低燒37.2,服感冒藥后第二天腹瀉,無食欲,發燒38度,服藥一天后發燒及腹瀉仍舊,在校醫院打退燒針,當晚退燒,腹瀉曾用蒙脫石里及瀉痢停、黃連素。后再診所診斷為腸炎,打吊針后第二天腹瀉兩次,一次為黑色。到今天為止排便仍不成形。尿常規正常,血常規淋巴細胞比率升高、中值細胞比率上升、中性細胞比率下降,中性細胞數下降,血小板分布寬度下降。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發燒腹瀉后出現淋巴細胞比率升高、中值細胞比率上升、中性細胞比率下降、中性細胞數下降、血小板分布寬度下降等情況,可能與感染、藥物使用、身體免疫反應等有關。 1. 感染因素:病毒或細菌感染可導致腸道炎癥,引起發燒和腹瀉,進而影響血常規指標。如輪狀病毒、大腸桿菌等感染。治療上,病毒感染多為自限性,對癥處理即可;細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等,但需遵醫囑。 2. 藥物影響:使用的退燒藥、止瀉藥等可能對血常規產生一定影響。一般停藥后會逐漸恢復。 3. 免疫反應:身體在應對感染時,免疫細胞的比例會發生變化。此時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 4. 腸道功能紊亂:長時間的腹瀉可能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影響營養吸收和血液指標。可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 5. 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身體對疾病和藥物的反應不同,也可能出現指標的異常。 總之,出現這些指標異常不必過于緊張,應綜合癥狀、病史及其他檢查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同時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喝水,避免勞累。
2025-02-18 06: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一般情況還是可以服用藥物治療,常用的有媽咪愛、培匪康、麗珠腸樂等口服,祝您的孩子早日康復
2015-12-22 20: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