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分型、M6所屬及化療前后骨髓變化意義
歲5個月前一直鼻子滲血.2個月前腹部疼.腹部B超未見異常.輸抗生素20天無效.:用高三尖化療10天伊曲康唑亞胺陪南氟康唑頭包等抗生素25天.打升白針.腹痛好轉.但三系不升.第一療程未完全緩解.醫生說不能再化療了.治療情況骨髓增生明顯活躍G:E=0.40;11髓系原始細胞占8%非紅系計數占20%早幼粒以下階段占21.2%部分細胞核漿發育失衡漿中顆粒減少及類巨變嗜酸細胞可見.2紅系占53.2%各階段可見中晚幼紅比例增高.核畸形約占10%(核出芽花瓣樣碳核)部分細胞可見巨幼樣變.可見H-J氏小體嗜酸性點彩虹細胞及分裂相嗜多色性紅細胞.成熟紅細胞部分偏大.3淋巴細胞占7.6%.4單核細胞占8%其中幼稚單核占4%.5全片(2厘米2厘米)共見巨核細胞8個未見產板型.血小板少見.6化學染色(1)原始細胞POX陽性率34%(2)有核紅細胞糖原染色陽性率2%.外周血細胞特征;有核紅細胞;白細胞=4:100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請問:1白血病有哪幾種分型根據什么分型2M6屬于粒系白血病嗎3化療前骨穿基因有3項+化療后的骨髓穿刺的染色體和基因正常有什么意義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分型眾多,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等。M6 白血病的歸屬及化療前后骨髓變化意義需深入了解。 1. 白血病分型:根據細胞來源和分化階段,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白血病又分為淋巴細胞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髓系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等。 2. M6 所屬:M6 屬于急性髓系白血病,以紅系異常增生為特點。 3. 化療前基因異常:提示疾病存在特定的遺傳學改變,可能影響治療方案和預后。 4. 化療后基因正常:表明化療可能對腫瘤細胞的基因產生了抑制或清除作用,是治療有效的表現之一,但仍需繼續監測。 5. 骨髓增生活躍:反映造血功能的活躍程度,需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判斷病情。 6. 細胞形態變化:如核畸形、巨幼樣變等,有助于了解細胞發育異常情況。 總之,白血病的分型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評估至關重要。化療前后的骨髓檢查結果能幫助醫生判斷治療效果和調整治療策略。
2025-02-16 20:3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