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等病如何治療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中段粘膜病變,考慮炎癥后增生等病理),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胃體糜爛,需怎么治療?電子胃鏡檢查治療報告單:鏡下所見:食管:粘膜光滑,粉紅色,血管紋理清晰,食管中段散在片狀紅斑,距門齒28cm處粘膜呈白色平坦隆起伴中央紅色凹陷,范圍約0.3*0.8cm,取B2,局部正腎素噴灑,食管下段可見條狀充血。距門齒40cm達賁門,粘膜光滑,無狹窄,齒狀線清晰。胃底、體:粘膜光滑,充血水腫,胃體小彎側散在糜爛灶,取B2,皺襞分布及走行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胃角:呈弧形,黏膜光滑,色澤紅白相間,以紅相為主,蠕動規則。幽門口圓,關閉自如。十二指腸:球部及降部粘膜光滑,未見異常。鏡下診斷: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中段粘膜病變,考慮炎癥后增生等病理)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胃體糜爛超聲特征肝臟大小、形態正常,實質回聲均勻,肝靜脈走行規則,門靜脈寬約0.8cm,肝內膽管未見擴張,膽總管寬約0.3cm。膽囊大小形態正常,壁不厚,內透聲好,膽囊內壁探及多個實性突起,大者約0.5X0.3cm,與壁相連,不隨體位移動。胰腺大小及形態正常,回聲均勻,主胰管不擴張。脾厚約3.3cm,實質回聲均勻,脾靜脈不寬。雙腎大小形態正常,實質回聲均質,集合系統未見分離。超聲提示:膽囊多發息肉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沒有病史沒有過敏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請問,需要怎么治療?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胃體糜爛及膽囊多發息肉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 1. 反流性食管炎:這是由于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的炎癥。治療常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腸動力藥,促進胃排空。 2. 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胃體糜爛:多因不良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導致。可使用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胃黏膜保護劑;若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需進行根除治療,如四聯療法(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 3. 膽囊多發息肉:若息肉較小且無癥狀,定期復查超聲觀察即可。 4. 生活方式:飲食規律,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避免暴飲暴食,飯后避免立即平臥。 5. 定期復查:遵醫囑定期復查胃鏡、超聲等,監測病情變化。 總之,對于這些疾病,患者需積極配合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并按時復查,以促進康復。
2025-01-16 19: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