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韓澤龍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梗阻癥狀有腹痛、腸鳴、嘔吐、排氣排便異常等,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藥物治療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9-12-03 15:07
1.癥狀:腹痛多為陣發性絞痛;腸鳴音亢進;嘔吐頻繁;排氣排便停止或減少。
2.治療:禁食水,減輕腸道負擔。胃腸減壓,吸出胃腸道內氣體和液體。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抗感染。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手術治療,解除梗阻。
3.藥物:新斯的明促進胃腸道蠕動;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分泌;顛茄片緩解腸道痙攣。
腸梗阻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和病情,采取相應治療,促進康復。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考慮是泌尿系感染,多飲水,注意休息,必要時口服抗生素治療建議你先去醫院檢查下,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以免耽誤您的病情加重.祝你早日康復身體健康
2015-12-16 10:1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灼熱瘙癢,及排尿困難,夜尿多.這些都是前列腺炎的臨床表現通過加拿大生物電反饋和可視前內介入結合藥物治療會對您的病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的,單純的藥物是達不到治療效果的,也建議您不要盲目用藥,及時的去專業的男性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這樣對您的病情有明確的診斷,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身體健康
2015-12-16 07: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尿頻可以說是個很普遍的話題.當然這里說的尿頻不是由于喝水過多所致的小便過多,而是在小便量較少的情況下,仍然不時地小便,具有“量少次多”的特點.如果尿量不少,成人24小時尿總量超過2500毫升,就有可能罹患糖尿病,尿崩癥等疾病,這種情況不是尿頻的范疇.膀胱因素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正常情況下膀胱足可以儲存一定量的(一般為300毫升)尿液,但當膀胱的體積因疾病影響有效體積減少時,小便的儲存量自然減少,很容易在短時間內產生尿意.當小便逐漸增多并在膀胱形成一定壓力的時候,膀胱就會發出信息,人們就有了尿意.倘若膀胱內有腫瘤,結石,異物,異位的子宮內膜占據,或膀胱臨近的器官腫大,如卵巢腫瘤或囊腫,妊娠或子宮肌瘤,過度肥胖等,使膀胱受到外部壓力,都會影響膀胱的有效容積,都有可能引起尿意頻頻,即使少量的尿液也會產生較強的尿意.因而,凡是尿意頻繁者,特別是對老年女性,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應找大夫咨詢,或進行必要的檢查,以防重大疾病“漏網”,給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一般情況下,B超即可查出相關疾病,而且對人體沒有損害尿頻多吃什么藥: 組成:雞腸1~2條,黃酒或米酒適量. 用法:雞腸洗凈切段,油炒將熟,加入黃酒1湯匙及少許鹽食用. 主治:尿頻,夜尿多. 1.小便頻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藥(去皮),在白礬水中漬過,焙干,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2.再方(陽萎).用嫩鹿茸一兩(去毛切片),加山藥末一兩,裝布袋內,放入酒壇七天,然后開始飲服,每服一杯.一天服三次.同時將酒中的鹿茸焙干,作丸服.此方名“鹿茸酒”. 3.再方(消渴飲水).用野雞一只,加五味煮湯喝,肉亦可食
2015-12-16 05: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上述癥狀首先要考慮尿路感染的建議醫院泌尿科結合尿液常規檢查確診,服用左氧氟沙星和三金片治療,注意多喝水
2015-12-16 01: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可能是前列腺有問題,看中醫要分證的,
2015-12-15 20: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而引起損傷9按病原體侵襲部位的不同,分為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又稱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下尿路感染。可根據有無臨床癥狀,分為癥狀性泌尿道感染和無癥狀性菌尿。據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為3%~4.5%,而65歲以上時則增至15%~20%。男性50歲以前很少發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歲時有3%~4%患病,70歲以后其患病率也可達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