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痛經能治好嗎、
我痛經26年了、今年40歲、兩個小孩、以前檢查過。沒發現什么、中醫、西醫都治療過、不見好、還疼得要命、每次來吃芬必得止痛、請問有什么好辦法。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龍騰飛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患者你好,痛經的原因非常復雜,建議你還是應該到醫院去看看醫生,常見的是婦科炎癥和子宮腺肌癥,檢查清楚后才能有針對性的處理。而且一定注意月經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觸冷水和洗冷水腳,避免吃辛辣生冷食物。可以試試紅糖水,紅糖性溫。有溫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脈,幫助月經排除的作用。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9-01-24 16:01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痛經可分為兩種;原發性痛經: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也可能由于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多見于子宮發育不良等。其中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后緩解。繼發性痛經:多見于生育后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癥等癥引起。臨床上,可利用維生素b6促進鎂離子(mg++)透過細胞膜,增加胞漿內mg++濃度之作用,來治療原發性痛經。每日量200mg,4周后可見紅細胞鎂含量顯著增加。亦可與鎂—氨基酸螯合物合用,每種各100mg,日服2次,治療4~6個月,痛經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均呈進行性下降。
2015-12-15 04:5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后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繼發性痛經的原因,多數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來發現,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也能引起痛經.因此,需要通過檢查,確定痛經發生的原因之后,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2015-12-15 04:2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物調理3計①忌吃辣:有一部分痛經病人,本來就月經量多,再吃辛辣溫熱、刺激性強的食品,會加重盆腔充血、炎癥,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而使痛經加重。所以像辣椒、胡椒、大蒜、蔥、姜、韭菜、雞湯、榴蓮及辛辣調味品等,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②莫貪涼:腸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經前和經期應忌食生冷寒涼食品,如冷飲、生拌涼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綠豆、黃瓜、荸薺、柚、橙子等,以免痛經加重。
2015-12-15 02: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如:(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7)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目前認為,子宮內膜和血液中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是痛經的主要原因。因為大量前列腺素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可以引起子宮肌肉的強烈收縮,子宮缺血、缺氧而產生較劇烈的疼痛,所以有痛經。同樣,大量前列腺素也可引起胃腸道的肌肉收縮,所以痛經的婦女還可有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建議你到醫院婦科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引起痛經的原因,再考慮下一步的治療。
2015-12-14 21: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秀麗 主治醫師
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其他
婦科
-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本病屬婦科臨床的常見病,據有關調查表明,痛經的發病率為33.19%按摩療法 (一)取穴 (1)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2)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 (二)治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藥液(如藥油、藥酒),后再進行按摩: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并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交、太沖等穴。 (三)溫通經絡,治療痛經 用扶陽罐溫灸關元[1] 針灸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承漿、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腎俞、氣海俞。 阿是穴位置:下腹部壓痛點。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組,效不顯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漿穴,以28號1寸針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針感后,快速提插捻轉約30分鐘,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大椎穴將針刺入皮下,向深部緩慢進針,使針感向背部下方傳導,亦留針30分鐘。十七椎下,以28號1.5~2寸針快速刺入皮下后,針尖對準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轉提插,針感要求向下達子宮,并朝會陰方向放射,待劇痛緩解可根據癥情,持續提插捻轉運針5~10分鐘,予以留針30分鐘。阿是穴用艾卷作溫和灸,距離以局部溫熱不灼燙為度。承山穴雙側均取,以6寸毫針速刺入皮,徐徐捻轉進針,以有強烈針感為度,留針15~30分鐘。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轉,使針感擴展到小腹部,留針15分鐘。上法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臨床痊愈: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隨訪年未復發;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經期腹部稍感不適;有效:癥狀減輕,隨訪1年內仍有復發;無效:治療后,癥狀未見改善。 共治182例,臨床痊愈148例,顯效24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8.4%[
2015-12-14 13: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