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者雙上肢運動障礙能否治療
到省相關醫院腦系科,染色體化驗正常,初步診斷為腦癱。5-6歲時省李子中康復中心檢查,ct及腦地形圖,吃的李子中丸藥(三個療程)。后來6歲多能獨立行走。再就是本地針灸半年及打的營養針。后至今沒有治療過。現還是雙上肢運動障礙、緊張時僵硬。希望醫生提供的幫助:請教授能否治療此病。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腦癱是一種由于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導致的持續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的綜合征。其發病原因多樣,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窒息、高膽紅素血癥等。治療方法包括康復訓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對于雙上肢運動障礙的腦癱患者,治療效果因人而異,需綜合評估。 1.病因:早產、產傷、新生兒窒息、膽紅素腦病等都可能引發腦癱。 2.癥狀:運動障礙、姿勢異常、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等。 3.診斷:通過腦電圖、頭顱磁共振成像、遺傳代謝檢查等明確診斷。 4.治療方法: 康復訓練: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等,改善運動功能。 藥物治療:巴氯芬可緩解痙攣,地西泮能減輕肌緊張,甲鈷胺有助于神經修復。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痙攣型腦癱,可考慮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 5.預后: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但完全康復較困難。 腦癱患者雙上肢運動障礙的治療具有一定挑戰性,但通過綜合治療,部分患者的癥狀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和家屬應保持積極的心態,堅持治療和康復訓練。
2025-01-13 20: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腦癱的表現可以分為多個類型。1.痙攣型小孩以四肢僵硬為主要表現。2.手足徐動型四肢和頭部出現不自主的無意識動作,做有目的的動作時,全身不自主動作增多,如面部出現"擠眉弄眼",說話及吞咽困難,常伴有流口水等。3.共濟失調型以四肢肌肉無力、不能保持身體平衡、步態不穩、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細動作為特征。單純性共濟失調較少見。共濟失調也可與手足徐動聯系在一起。患兒常常無法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當站立時,為了維持站立姿勢不得不進行頻繁調整。學走路時間晚于正常兒童。當行走時為了獲得較穩定的平衡,雙腳左右距離較寬,步態蹣跚,方向性差。
2015-12-12 22: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