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瓊燕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宮頸糜爛手術后脫痂期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病情、手術方式、個體差異、術后護理和恢復情況等。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8-11-27 18:20
1.病情:輕度病變脫痂相對較快,重度則較慢。
2.手術方式:不同手術方式對組織損傷程度有別,影響脫痂時間。
3.個體差異:身體素質好的恢復快,脫痂期可能短些。
4.術后護理:保持清潔、避免劇烈運動,有助于縮短脫痂期。
5.恢復情況:若術后出現感染等并發癥,脫痂期會延長。
總之,宮頸糜爛手術后脫痂期一般為1~2周,但具體時間因人而異。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您的血常規基本正常,不是貧血。紅細胞低于3.5,血紅蛋白低于110考慮貧血的可能,祝您健康。
2015-11-27 09: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1.血紅蛋白(Hb):正常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降低:貧血,出血2.紅細胞(RBC)計數:正常男性為400萬~550萬/μL,女性為350萬~500萬/μL,新生兒為600萬~700萬/μL。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降低:貧血,出血3.白細胞(WBC)計數:正常成人為4000~10000/μL,新生兒為15000~20000/μL,6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μL。增高:各種細胞感染,炎癥,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排除白血病降低:白細胞減少癥,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藥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白細胞增多常見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癥、藥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4.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白細胞分為5類。a.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增高:細菌感染,炎癥降低:病毒性感染b.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于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于中性白細胞增多;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c.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于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d.嗜堿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e.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于急性傳染病恢復期。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5.血小板(PLT):正常情況為100%~300%。增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癥狀性血小板增多癥,感染,炎癥,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后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6.紅細胞沉降率。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增快:急性炎癥,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減慢:紅細胞增多癥,脫水7.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情況為00.5%~1.5%。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總之,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發生病理變化,都會影響全身的組織器官;反之,組織或器官的病變可引起血液成分發生變化,因而血液學分析及其結果對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2015-11-27 08: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僅僅是這幾項的話并不能診有什么病。驗單需要全面的看,還需要排除血液樣本的差異,您的檢查沒什么問題,祝你幸福~
2015-11-27 04: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