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患者胃脹上腹痛,服藥后吐黃液口苦原因?
患者年齡:20發病時間:6.4主要表現:胃脹,上腹痛。醫生診斷及化驗結果:可見較多黃綠色液體潴留。粘膜呈紅白相間,以紅為主,充血水腫明顯。幽門園,開閉自然。見膽汁反流。補充問題1:(2010-06-0621:03:13)開了一些藥(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克拉霉素分散片,膠體果膠鉍膠囊0,吃了之后就吐了,而且還吐了一些黃色的液體,嘴巴都是苦的,這是為什么?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20 歲患者胃脹、上腹痛,服藥(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克拉霉素分散片、膠體果膠鉍膠囊)后嘔吐黃色液體且口苦,可能是藥物不良反應、疾病本身、飲食不當、心理因素、藥物過敏等原因所致。 1. 藥物不良反應:部分藥物可能引起胃腸道刺激,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分散片等,導致惡心、嘔吐。 2. 疾病本身:膽汁反流性胃炎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胃黏膜持續受刺激,也會引發嘔吐。 3. 飲食不當:服藥期間進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胃腸負擔,引起嘔吐。 4. 心理因素:對疾病過度擔憂、焦慮,影響胃腸神經功能,導致嘔吐反應。 5. 藥物過敏:對所服藥物中的某種成分過敏,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出現嘔吐。 總之,患者出現服藥后嘔吐黃色液體且口苦的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在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保持良好的心態。
2025-01-05 15: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胃-幽門-十二指腸協調運動失調被認為是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協調運動失調引起的十二指腸逆蠕動增加、幽門關閉功能減弱、胃排空延遲,均可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過量反流入胃。 1.十二指腸胃反流發生機制 十二指腸胃反流是機體的一種生理現象,但發生過度就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當十二指腸出現逆蠕動,此時恰好幽門開放,則發生十二指腸胃反流。有時十二指腸逆蠕動很強,若出現強有力的胃竇收縮。也可以阻止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任何導致胃腸動力紊亂和解剖異常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 2.十二指腸胃反流的致病作用 膽汁酸是十二指腸反流液造成黏膜損傷的主要成分,對黏膜屏障具有明顯的破壞作用。酸性環境下汁酸對胃黏膜的侵襲力增強,其與消化酶等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導致黏膜細胞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同時削弱胃黏膜的多種保護機制,并促進作用其他損傷因子如胃酸和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3.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癥,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與HP感染并存,HP感染和膽汁反流兩者均與黏膜損害有關,其可能通過增加胃泌素釋放,從而影響胃十二指腸動力,引起膽汁反流。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忌烈酒、濃茶、濃咖啡,進食物品冷熱適度,少食用粗糙辛辣均可損傷胃粘膜,避免暴飲暴食。
2015-11-23 14: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說的可能是由于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已經失調了,胃氣上逆攜帶膽汁等內容物進入胃中,損傷了胃,建議少吃西藥,副作用太大了,我自己有體驗,如果癥狀嚴重的話,還是建議用西藥控制,好點了再用中藥,注意情緒,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病,不然會加重病情的,注意飲食,這病不是一兩天就會好的,所以自己平時吃藥的同時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我現在都改騎自行車上班了,鍛煉真的有效。
2015-11-23 06: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胃-幽門-十二指腸協調運動失調被認為是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協調運動失調引起的十二指腸逆蠕動增加、幽門關閉功能減弱、胃排空延遲,均可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過量反流入胃。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忌烈酒、濃茶、濃咖啡,進食物品冷熱適度,少食用粗糙辛辣均可損傷胃粘膜,避免暴飲暴食。
2015-11-22 22: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說的可能是由于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已經失調了,胃氣上逆攜帶膽汁等內容物進入胃中,損傷了胃,建議少吃西藥,副作用太大了,我自己有體驗,如果癥狀嚴重的話,還是建議用西藥控制,好點了再用中藥,注意情緒,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病,不然會加重病情的,注意飲食,這病不是一兩天就會好的,所以自己平時吃藥的同時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我現在都改騎自行車上班了,鍛煉真的有效。
2015-11-22 20: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