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冬季,天寒地凍,大多數的動植物都處于冬眠狀態,所以人們也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律,采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以下就是中醫的8大冬季養生法。
冬季可以如何養生?
1、宜適當鍛煉,少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應“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過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這樣“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疾病。冬季養生宜適當活動筋骨,堅持室外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機體抗寒能力。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以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大汗泄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老年人冬季洗澡過頻,也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2、宜勤健腳板,冬季健腳即健身
應該常保持腳的清潔與干燥, 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冬季注意腳的保暖十分重要。足為人體之本,是三陰經之始、三陽經之終,與人體十二經脈、臟腑、氣血相聯系。常言道“寒從腳下起”,因腳遠離心臟,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腳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要腳的保暖外,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也可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有增強機體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的作用。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3、宜保暖防犯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 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人體特別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頸部、背部和腳。一是注意頸部的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續咳嗽而且不易治愈,其實是因為穿開領服裝暴露了頸部, 寒冷空氣刺激造成的, 改換高領服裝并加個圍巾后癥狀會有所改善。二是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 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4、宜足飲水
有些人可能認為,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口渴, 因此不需要喝太多水。這種認識其實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 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 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于2000~3000 毫升。
5、宜調養精神
《黃帝內經》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自己的心情始終處于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冬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要“早臥遲起”。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冬季養神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6、宜通風換氣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冬季天冷, 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應習慣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外流,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7、宜飲茶喝粥,冬季飲食忌黏硬生冷
粥具有增加熱量和營養的功效,營養專家提倡,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晨起喝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除了白米粥,可以經常煮些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此外,還可依自己所需,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
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不要喝濃茶。
8、宜適時進補
我國多處地方都流傳著“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可見飲食療養非常重要。冬季養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進補。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因地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切忌不顧實際情況,全家上下齊進補。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疲乏、講話聲音低微、動則出虛汗,這大多屬于氣虛,可選服人參、黨參、五味子、黃芪、白術等益氣藥物。
冬令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理脾胃功能。
冬季暖身的食療方推薦
當歸生姜羊肉湯
原料: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鍋中放入清水,羊肉涼水下鍋,待水燒開,待血沫膻味除凈,撈出沖凈待用。鍋中坐開水放入焯凈的羊肉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加鹽、食肉喝湯。
羊肉燉胡蘿卜
原料:羊肉、枸杞、白蘿卜、蔥、姜、白酒、胡椒粉、鹽、香菜。
做法:羊肉切塊,白蘿卜去皮切塊,姜切片。鍋中放入清水,羊肉涼水下鍋,待水燒開,待血沫膻味除凈,撈出沖凈待用。鍋中做開水放入焯凈的羊肉塊,蔥、姜,大火燒開烹入白酒,改中火蓋蓋煨一小時。打開鍋蓋放入焯過水的白蘿卜,白蘿卜焯水加一點鹽去臭味,改大火煮30分鐘,加鹽、胡椒粉調味,看到白蘿卜變軟透明即可出鍋,放入提前燒熱的石鍋中撒枸杞、香菜葉保溫食用。
香菇糯米飯
原料:糯米400克、豬里脊肉100克、香菇(鮮)70克、紫菜(干)10克、蝦米10克、姜5克、料酒5克、鹽2克、香油5克、醬油5克、植物油20克。
做法:糯米淘洗干凈后,浸泡一晚上后,控干水分,上籠蒸約40分鐘;紫菜和蝦米泡軟,并將紫菜切成細末;香菇去蒂切成絲;姜切成細末;豬肉切絲;鍋內放油燒熱,放姜和豬肉絲炒散;放蝦米、香菇和紫菜,炒出香味后,用料酒、醬油、鹽調味;最后放入糯米炒勻即可。
陳皮牛骨湯
原料:牛骨、陳皮、蔥、姜、茴香、桂皮、鹽。
做法:牛骨切斷,洗凈,瀝水。陳皮用冷水浸泡,去除白色膜備用。姜切片,蔥挽結,茴香、桂皮少量備用。冷水焯牛骨,煮開后,洗凈血水、浮沫。把牛骨重新入鍋,加滿水,大火煮開后,撇去浮沫。牛骨浮沫比較多,要多撇幾次。加陳皮、姜、蔥結、茴香、桂皮,小火煮3小時,加鹽出鍋。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最近天氣變得越來越冷,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所以大家要做好冬季的養生,保護好我們自身的健康。不少人都喜歡通過服用一些保健品來維護身體,其實……詳細>>
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的三九時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中醫認為寒屬于陰邪,容易傷害到陽氣,此時要做好養生措施,做好3防3補就能夠安全的度……詳細>>
冬季萬物蕭條,天氣比較寒冷,人們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懶惰。冬季也是多種疾病的高發季節,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來保持身體健康。詳細>>
到了冬季講究養生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應該順應節氣,我們生活在自然界中,我們的身體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人類到了冬季,處于“封……詳細>>
眾所周知,冬季是進補的季節,多種應季食物能進補,比如白蘿卜、蓮藕、生姜和羊肉等。冬季養生不能盲目,做到以下幾點有益于機體健康,提高自身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