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既是入口的美味,也是治病的藥材。飯桌上,也經常出現一些藥食同源的食材,今天就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們吧。
“藥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中藥和食物的區別
中藥的治療藥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藥勁大”,用藥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藥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于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藥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并不亞于中藥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飯桌上常見的藥食同源食材
1、蔥和姜
蔥與姜皆辛溫。辛可發散,且有特殊芳香之味,因此可調味,食之使人有“醒爽”之感;溫可散寒,且可與其它食物同烹,中和該物寒涼之性。各家廚房中燉肉湯,雞鴨湯時,必會取老姜一塊,拍破后入鍋中與湯同燉,蓋為取姜之辛味除雞,鴨,豬,牛肉之血腥氣。而在烹魚之時更需蔥姜,不僅因魚近水乃寒涼之物,須蔥姜之辛溫中和其寒涼之性,又除其腥氣,還因生姜可解魚蟹之毒。在烹魚之時,往往將蔥姜連同其它調料一同下熱油鍋炒香,再摻湯,武火燒至湯滾,再該文火,待料味熬出,香氣四溢時,可將調料渣撈出亦可不撈,再改武火,下入已切好碼味的生魚片,待魚熟后撈出魚片,淀粉將湯收濃汁,再撒入一絲蔥絲,淋汁上魚。此做法中重用蔥姜,一來調味,二來以二者之辛散。
2、花椒
西南地區的人都愛辣,可惟獨麻辣是四川人的特色,這不僅與它的麻味有關,更因為川中多濕氣,川人易患風濕痛,而性味辛溫的花椒恰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在止痛方面,口嚼花椒可有效緩解牙痛,而將其與食鹽熱炒后敷于腹部,又可治療由于寒凝氣滯導致的痛經(這類痛經以冷痛為主,痛勢較劇,用熱敷可以緩解)。除了這些常見的藥用外,花椒能治脫發就鮮為人知了。將適量的花椒浸泡在度數較高的白酒中,一周后用干凈的軟布蘸此浸液搽抹頭皮有助于生發,每日數次,若再配以姜汁洗頭,效果就更好了。
對于關節痛的患者,花椒50克壓碎,鮮姜10片、蔥白6段切碎,三味材料混在一起,裝在紗布包內,在藥袋上放一熱水袋,熱敷30~40分鐘,每日兩次可治關節痛。
3、姜:止痛利器
姜是一種天然的鎮痛劑和解毒劑。美國邁阿密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生姜提取物能顯著緩解炎癥、減輕膝蓋關節炎疼痛,每天食用1盎司(約30克)生姜就能起到顯著的止痛效果。另外,生姜還有殺死流感病毒、對抗感染、控制膽固醇、降低血壓的作用。姜的食用方法豐富多樣,炒菜、腌肉、煮泡姜茶均可。生活中,容易暈車、暈船的人,口中含片生姜,能緩解嘔吐、頭暈、冒冷汗等不適。
4、山藥
山藥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可炒、蒸、燉,煮粥亦可。山藥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現代研究表明山藥的活性物質山藥多糖、皂苷可健脾益胃、潤肺止咳、降糖降脂等作用。注意山藥去皮時可能導致過敏,應避免肢體接觸,最好戴手套。
5、百合
百合鱗莖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鐵鋅等礦物質,可入菜,亦可入粥。百合含有入藥由來已久,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含百合苷、秋水仙堿等成分,具有鎮靜安眠,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百合干在茶葉店、中藥店或超市均有銷售。
6、薏苡仁
即為薏米。薏米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必須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 "世界禾本植物之王“之稱。薏米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可健脾益胃、清熱利尿、降糖降脂,免疫調節、美容養顏等作用。
健脾止瀉抗癌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之功,對平衡血壓和血脂也有好處。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為薏苡仁脂、薏苡仁內酯等,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宮頸癌的輔助治療。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體輕捷,減少腫瘤發病機會。
7、胡蘿卜:有效對抗肺癌
富含類胡蘿卜素的飲食能降低膀胱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喉癌和食道癌的風險。除了防癌,胡蘿卜的營養素還能增強免疫力,促進耳朵、眼睛和腸胃的健康。
8、黑豆
腎之谷補腎抗衰老根據中醫理論,豆乃腎之谷,黑色屬水,水走腎,所以腎虛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處的。黑豆含有高優的蛋白質,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防止腦衰老,降低膽固醇,抗老防衰,還能增強腸胃蠕動,防止便秘。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9、綠豆
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綠豆是一味常用的中藥,為豆科草本植物綠豆的種子,又稱青小豆,在秋季莢果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莢殼及雜質,種子備用。它始載于唐代的《食療本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真濟世之良果也”。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消腫止癢、解毒之功效。
10、黑芝麻
黑芝麻也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營養豐富,富含脂肪、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A和E,鈣鐵等礦物質,是一種滋補佳品。黑芝麻可健腦益智、烏發養顏。《本草綱目》記載”芝麻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
以上十種僅僅是飯桌上常見的藥食同源食材,還有很多藥食同源的食材,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加注意。
(責任編輯:韓培珍 )
在我國,中醫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承,我國中醫自古以來就有著藥食同源的理論。很多的食物既可以吃也可以被當成是藥物。既然這些食物也可以被當成為……詳細>>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比如黃芪紅棗枸杞子以及魚腥草,別看他們不起眼,但養生防癌功效卻讓你意想不到,不妨來了解一下。詳細>>
我國中醫源遠流長,一些中藥具有保健養生的效果,同時做成菜吃也能實現其營養和藥用價值比如薄荷板藍根以及秋葵等,不妨跟隨著了解一下。詳細>>
在日常飲食養生中,很多都是藥食同源,是日常吃的食物,也是保健養生的藥材。為什么中醫這么講究藥食同源,它又有哪些神奇的療效呢?詳細>>
哪些中藥可以入菜?我們經常聽到藥食同源的說法,將中藥引入到我們的日常飯桌上,不僅能享受美味,還有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哪些中藥可以入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