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首頁 > 營養飲食 > 營養指導 > 營養誤區 > 正文

            2012“飲食謠言” 末日后大盤點

            2012-12-29 15:00:30      家庭醫生在線

              謠言:“蝦與維生素C同食似砒霜!警惕食物相克!”

              謠言重現:

              不要一起吃的食物:1.+維C=砒霜;2.感冒藥+可樂=中毒;3.雞蛋忌糖精同食;4.豆腐+蜂蜜=耳聾;5.海帶+豬血=便秘;6.土豆+香蕉=生雀斑;7.牛肉+紅糖=脹死人;8.狗肉+黃鱔=死;9.羊肉+田螺=積食腹脹;10.芹菜+兔肉=脫頭發;11.番茄+綠豆=傷元氣;12.鵝肉+鴨梨=傷腎臟……

              辟謠:

              類似以上食物相克的種種組合并非今年“謠言系新同學”,專家不厭其煩地辟謠,但其“炙手可熱”的程度并未在2012年有所衰減。據說不少大學還將“食物相克大全”做表、做圖貼在食堂,給學生們“科普”,相關書籍也乘勢熱賣,大賺一筆。實際上,食物相克的風行在我國是有文化基礎的,例如《本草綱目》有一節“食物禁忌”,就列舉了180對不能同時食用的食物。但早在清代起,就有中醫學者對此進行過批駁,現代營養學家鄭集教授在上世紀30年代就對“相克”食物進行科學實驗,并做出了科學的解釋。近年來中國營養學會分別與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做了更嚴格一些的“食物相克”實驗。蘭州大學的實驗選了5組傳說會相克的食物組合,由100名健康志愿者食用,連續吃了一周,沒有發現哪一組食物會引起異常。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實驗則另外選了12組食物組合,有30名志愿者連續吃3天,也未發現異常,只是有志愿者認為個別組合食物搭配不合理,導致口味不適合。專家稱,絕大多數有關食物相克的說法都是謠傳,既沒有中醫依據,也沒有科學依據。

              拿“蝦+維生素C=中毒”來說。在謠言中,蝦不能與維生素C同食的原因是“蝦含有一種濃度很高的‘五價砷化合物’,它本身對人體無毒害,但是維生素C會把它轉化成劇毒的‘三價砷’,也就是砒霜,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致命。”那么,西方人喜歡在烹蝦時澆檸檬汁,我國自古也有龍井蝦仁、番茄大蝦等菜品,如果該說法屬實,檸檬、茶葉、番茄中維生素C與蝦發生反應,為什么尚未聽聞有人食用以上菜品中毒呢?事實上,蝦所含的砷絕大部分是穩定的有機砷,無機砷的含量不到4%。按國家標準,每千克鮮蝦中無機砷含量不能超過0.5毫克。即使這些無機砷能被維生素C全部還原成砒霜,那么也要吃上212斤的蝦才能達到口服砒霜致死量的下限。專家稱,與食物相克相比,以下三種“毒物”更值得引起重視:第一類是如河豚等有毒有害物質是天然存在的;第二類是天然存在,但人類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比如生豆漿和沒有加工好的扁豆,只要徹底加熱就不會中毒;第三類是污染物,最多見的是生物污染物,不干不凈吃出來的毛病。

              謠言:“小心!一碗泡面需要肝臟解毒32天!”

              謠言重現:

              泡面的面餅經過油炸,油中添加了BHT,可怕的是碗裝泡面,碗的材質是聚苯乙烯,為防止加熱變形,添了BHT,但在沖泡過程遇到高溫,這些物質就會溶解出來。而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只要人體攝入不需要的物質,都會由肝臟整合排出去,一般32天為一個周期。所以一碗泡面需要肝臟解毒32天才可以代謝出去!

              辟謠:

              在謠言中被多次提到的BHT是一種抗氧化劑。它被廣泛用于食品中油脂的抗氧化。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把BHT的每日允許攝入量定在每公斤體重0.3毫克。對于成年人,大致相當于每天20毫克左右。按照現行的中國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BHT在食品中的用量一般為每公斤油脂0.2克。按照每包方便面100克、通常含油量20%來計算,每天吃5包泡面,長年累月地吃,其中的BHT也不會造成健康危害。對于另一個謠言版本,即“泡面碗是用聚苯乙烯制作的,在加熱中會釋放出單體苯乙烯,而苯乙烯有致癌性。”專家稱,在老鼠試驗中,苯乙烯的致癌性只在“大劑量”的情況下顯現。這個“大劑量”指的是每公斤體重幾十毫克的量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制定的安全攝入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0.04毫克。美國FDA認為從聚苯乙烯包裝材料中釋放出的苯乙烯不可能達到這一有害劑量,所以允許用它來盛裝食品。而歐洲、日本也都允許它的使用。實際上,泡面作為一種熱量高,營養成分單一的食品,本身不是一種“健康食品”,它的問題還有含比較多的鹽,導致鈉超標等等。但將“非健康食品”與“毒食”畫上等號,再加以種種無科學根據的臆測,對泡面這種在“應急”時表現突出的食品實在是很不公平。

              謠言:“浸出油含神經毒素,對健康危害極大!”

              謠言重現:

              很多人喝酒時,喜歡兌點碳酸飲料。比如紅酒加雪碧,啤酒加可樂等,可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造成傷害。飲用會影響健康,導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

              辟謠:

              在這條謠言中,飲料是較為“無辜”的。酒精本身是對“身體造成傷害,營養健康,導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元兇。而就“酒精配碳酸飲料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的說法,專家解釋稱,酒精進入血液后,即隨著血液循環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組織,乙醇有脂溶性,較易透過血腦屏障。乙醇進入大腦的速率主要取決于血液中的乙醇濃度,其濃度越高,進入大腦的酒精就會越多,直到二者大致持平。而來自飲料的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一樣,是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血腦屏障的,并不會影響乙醇進入血腦屏障的速率。所以,即使是用含氣飲料兌的酒,在這個環節并不會加速酒精進入大腦,反而能通過稀釋作用減緩這個過程。其實喝酒配飲料,能降低了酒精濃度,也減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大量水分的攝入還會加速酒精的排泄,因此能避免醉酒。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酒精度低的混合飲料也容易讓我們不自覺地飲用過量,造成總量的累積,最終也會喝醉。即便不醉,大量酒精經肝臟代謝后,產生的熱量會轉變為脂肪儲存,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脂癥,長期下去甚至導致肝臟硬化。

              酒精經肝臟代謝后,產生的熱量會轉變為脂肪儲存,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脂癥,長期下去甚至導致肝臟硬化。

              謠言:“別吃剛出爐的面包,致癌!”

              謠言重現:

              剛出爐的面包至少要放兩個鐘頭以上才能吃,因為新出爐的面包仍處于高溫狀態,這時面包的酵母還未完全消失,這時食用面包會將有害的致癌物一同食入。而當面包的中心溫度降至40攝氏度以下,酵母才會停止發酵,此時面包中的二氧化碳已經充分排出,可以放心食用。

              解“毒”:

              這條謠言的出現讓一大批烘焙愛好者“聞風喪膽”,白領張**就在微博上說:“自己烤面包兩年了,每次烤完都會趁熱吃一點,覺得很香,這下可完了,怎么辦?”其實甚至不需要具備專業的眼光,只要仔細看這條駭人聽聞的信息就會發現其破綻:謠言中,致癌物來自酵母,此外,二氧化碳仿佛也值得警惕。而這兩樣東西卻是我們普通百姓最熟悉不過的。酵母是人類的第一種“家養微生物”,自古用來起發饅頭等面食,而我們常引用的可樂等汽水就“富含”二氧化碳。這兩樣東西致癌嗎?

              專家表示,首先作為微生物的酵母,其主要作用在于發面階段。而烤制時,溫度一般在200℃左右,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下,酵母早就消失殆盡。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酵母有致癌的可能。此外,致癌物“高溫下存在,放涼后消失”也可以作為這個謠言的“笑點”,尚未聽說哪種致癌物具備“晾涼就消失”的特性。而二氧化碳,不管排不排出都對健康影響不大,汽水、啤酒中含有更多二氧化碳。“剛烤的面包致癌”這類謠言如歸結到“太燙”的角度上也許有的可說,長期食用過燙的食物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風險,但這不僅限于面包,一切溫度過高的湯、肉食、水都成立,所以面包君,這次確實“躺中”了。

              謠言:“生吃健康,多多生吃”

              的確,加熱可能造成蔬果中維生素的流失,但生吃真的更健康,值得“多多生吃”嗎?實際上,生吃需要注意比如農殘、寄生蟲等的問題更多。如有稱“肉類烹飪后容易導致蛋白質變性影響吸收”的言論,只有在過度烹飪時才會發生,作為“現代人”還是符合自己“年代”的烹飪方式,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謠言:“先涮菜后涮肉,健康火鍋這樣吃”

              吃火鍋先涮什么、后涮什么對于肉和菜的吸收上的差別小到可以忽略。謠言中稱這樣做更健康是因為“先吃‘放油’的食物,等到差不多飽了,才吃蔬菜等‘吸油’的食物,結果把大量油分都吃進了肚子里。”實際上,每個吃過火鍋的人都知道,在麻辣鍋里更“吸油”的是菜還是肉?如果說先涮菜再涮肉是在建議大家在吃的比例多吃蔬菜,而減少肉類的攝入,這可能比較靠譜。

              謠言:“吃粗糧,不育!”

              這條謠言也許不用思量就可以破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可謂“全民粗糧年代”,但那時候我國的生育率卻比現在高得多,多數家庭都生好幾個孩子。其實這個說法來源于一個實驗,實驗表明吃大量全谷類食品之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略有下降,排卵數量略有減少,但該研究中受訪者的人數還很少,而且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種變化會直接影響生育能力。

              謠言:“牛奶催眠”

              晚上一杯熱牛奶讓你睡得更好,這在于牛奶中含有“助睡眠成分”?實際上,要說那神奇的“助睡眠成分”不僅牛奶中有,肉類中也有。餐后的睡意,越豐盛來得越兇猛,那么晚上來一碗餛飩也許更易入睡,但也更加無法直視體重秤。如果說牛奶催眠,那早餐是否不應該飲用牛奶呢?

              今天小編為您搜集這一年中流行在微博等各個平臺上的“飲食謠言”,為曾經被“誤毒”的那些食物和飲食習慣平反。

             

            編輯推薦:

            咖啡不一定損健康?6大“坑爹”飲食謠言

            擊破謠言:那些年我們信以為真的9大飲食定律

            香米也造假 教你如何辨別真假香米

            警惕!吃一包泡面需肝臟解毒32天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推薦

            文章關鍵詞:

            “手撕謠言” 盤點2016年朋友圈5大食品謠言

            轉眼2016年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年中,你在朋友圈里都接收了哪些“生活提示”?無籽水果靠避孕藥培育?喝咖啡會導致癌癥?今天,我們就來“手撕……詳細>>

            純凈水會造成骨質疏松?盤點關于純凈水的2個謠言!

            現如今,人們的飲食安全意識逐步提高,不少家庭中安裝凈水器,打開水龍頭后就能喝干凈的水,能保證身體健康。然而,民間關于純凈水的說法有很多,……詳細>>

            盤點食物致癌謠言 3類真致癌食物要遠離

            近日,一項刊登于《美國臨床營養雜志》的研究發現,某些食品可能致癌的說法多半經不起推敲,大部分所謂的“不健康”食品其實很少或者不會增加致癌……詳細>>

            咖啡不一定損健康?6大“坑爹”飲食謠言

            咖啡容易導致體內的鈣質流失,但是只要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了。事實上,咖啡對人體是有益處的,它能促使腦細胞興奮,具有提神的功……詳細>>

            臺灣進口2106公斤大陸大閘蟹 含殺菌劑被銷毀

            大陸進口大閘蟹被檢出禁用的動物用藥,已全數銷毀。詳細>>

            • 畢筱剛

            • 彭強

            • 李旭

            • 覃小蘭

            專家答疑少精癥患者一定會不育嗎?

            廣東省中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友疑惑

            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天堂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视频传媒有限公司|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电影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