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引起腸癌的確切病因至今尚未查清,但人們深信它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關,尤其與飲食習慣關系密切。當前多數學者比較一致的意見是,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及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可能使腸癌的危險性增加,改變膳食結構就有可能使腸癌的發病率下降。
防缺鈣:豆腐+魚類
豆腐煮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預防骨質疏松、小兒佝僂病等缺鈣現象。因為豆腐含有大量的鈣,若只吃豆腐,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會很低,但與富含維生素D的魚肉一起吃,就可大大增加鈣的吸收與利用。
防心臟病:蘋果+茶葉
荷蘭醫學研究者認為,蘋果、洋蔥、茶葉能減少心臟病的發病率。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劑。凡堅持每天飲茶4杯以上的男子死于心臟病的危險性可減少45%,吃一個蘋果以上者則減少一半。
防中風:菠菜+胡蘿卜
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披露,每天吃一定量的菠菜和胡蘿卜,可明顯降低中風危險。這份報告顯示,每天吃一份菠菜的女士比一個月吃一份者,中風危險降低了53%;每天吃一份胡蘿卜者比不吃者則要低68%。這主要得益于β胡蘿卜素,它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積結,保持腦血管暢通,從而防止中風。
防胃癌:葉酸+硒酵母
英國醫學專家最近宣布,葉酸和硒酵母均具有防胃癌的作用。多種綠葉蔬菜、菌菇、動物肝腎等,都是葉酸和硒元素的“富礦”,不妨多吃。
防腸癌:谷物+蔬菜+紅葡萄酒
美國癌癥研究所的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喜歡吃各類雜糧、新鮮蔬菜并適量飲用紅葡萄酒的人,其腸癌發生的可能性明顯降低。因為紅葡萄酒中含有阿司匹林成分,有助于降低患癌的幾率。
據流行病學調查,1988年在美國已對十幾萬名腸癌新病人做出診斷,其中80%以上的人是受環境、生活方式和飲食等因素的影響。雖然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腫瘤,但其發病率在北美和歐洲卻明顯地高于亞洲一些國家,在非洲則較少見。這種地區性時差異有可能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肉食消耗量大,粗糧及蔬菜消耗最少有關。不過在芬蘭,特別是在芬蘭的農村,人們攝取的總脂肪量也很高,但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卻不高。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芬蘭人飲食中的高脂肪主要是來自乳制品,這種乳制品不僅富含飽合的脂肪,而且富含鈣質。有的學者曾提出,鈣質和維生素丁可以使腸癌的發生率減少。此外,在一些過去的腸癌低發國家,如日本,由于當今更多地采用西方型飲食,因而使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上升。
另外,在飲食中缺乏纖維素也是發生腸癌的危險因素。據稱食物纖維對腫瘤的發生有抑制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食物纖維增加了糞便的體積并使吸收的水份稀釋了腸腔中的潛在致癌物。此外,食入纖維不僅能抑制經口或經膽汁分泌進入腸道的致癌物,對于注射后經循環進入結腸上皮的致癌物也有防護作用,一般來講,低纖維飲食可使食物在腸道通過的時間延長,從而使腸粘膜與致癌代謝產物接觸時間延長,結果導致腸癌的危險性增加。
如果人體缺乏微量元素,也可使腸癌的發病率升高。近年來一些實驗室研究判斷微量元素有防止、抑制和使腫瘤過程逆轉等功效。例如硒,這種微量元素對正常的細胞代謝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抑制腫瘤的誘發。這些具有防止或抑制腫瘤的微量元素,人們常稱之為”化學預防劑”。實際上,多種“化學預防劑”富產于許多食物之中。例如柑桔類水果和一些蔬菜就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維生素E,它們可以阻斷致痛物亞硝胺的形成。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一種消化道疾病腸癌的死亡率是比較高的,所以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患者還要重視自己的飲食問題。平時生活中不要吃過于辛辣的食物,同時還應該營養……詳細>>
膳食纖維主要來自于植物性的食物,是指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例如:纖維質、半纖維質、果膠、樹膠、木質素等;可以分為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詳細>>
“便秘”一直困擾著很多人,造成便秘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纖維質和水分攝取不足,再加上活動量減少、腸胃蠕動減慢,影響到糞便排出。這時多攝取膳食纖……詳細>>
除了飲食,大腸癌也受到疾病和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家中父母有多發性息肉的,就應予以高度重視;本身肥胖,有炎癥(結腸慢性炎癥)、息肉以及膽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