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腎臟保健的穴位主要有涌泉穴、太溪穴、腎俞穴、命門穴、關元穴等。 1.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常按摩此穴可滋陰益腎。 2.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刺激太溪穴能補腎氣。 3.腎俞穴:在腰部,當第 2 腰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按摩腎俞穴可增強腎功能。 4.命門穴: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溫煦腎陽常用此穴。 5.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 3 寸。關元穴有益腎固本的作用。 通過按摩這些穴位,對腎臟保健有一定幫助,但不能替代正規的醫療治療。若腎臟出現疾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2024-10-09 18: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旭生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1)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腰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居“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腰眼處,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2)揉丹田穴。丹田位于肚臍下一寸至二寸處,相當于石門穴位置。方法是將手搓熱后,用右手中間三指在該處旋轉按摩50至60次。能健腎固精,并改善胃腸功能。 按腎俞腎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后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至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3)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按摩60至80次至足心發熱為止,能強筋健步,引虛火下行,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有防治作用。 (4)中醫理論認為,腎主藏精,開竅于耳,醫治腎臟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經常進行雙耳鍛煉法,可起到健腎壯腰、養身延年的作用,如下: ①雙手掩耳。兩手掌掩兩耳廓,手指托后腦殼,用食指壓中指彈擊24下,可聽到“隆隆”之聲,稱之為擊“天鼓”。此刺激可活躍腎臟,有健腦、明目、強腎等功效。 ②手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癥。 ③搓彈雙耳。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有健腎壯腰之功效。 ④雙手拉耳。左手過頭頂向上牽拉右側耳朵數十次,然后右手牽拉左耳數十次。這一鍛煉可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減輕喉嚨疼痛,治慢性咽炎。 ⑤提拉耳尖。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2024-10-10 04:3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