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交替性暴食厭食癥是一種復雜的飲食失調癥,涉及心理、生理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如情緒問題、不良飲食習慣、家庭環境、社會壓力、身體激素變化等。 1. 情緒問題: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可能導致通過進食來緩解,而后又因對體重的過度擔憂而厭食。 2. 不良飲食習慣:長期不規律進食,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破壞了正常的飲食節奏。 3. 家庭環境: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緊張、缺乏關愛或過度控制,影響個體的飲食態度。 4. 社會壓力:追求以瘦為美的社會觀念,對身材的過度關注和評價,增加了患病風險。 5. 身體激素變化:某些激素失衡,如胰島素、瘦素等,可能影響食欲和飽腹感的調節。 總之,交替性暴食厭食癥的成因復雜,需要綜合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等。患者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恢復健康。
2024-10-22 17: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的情況應該是因為過度的在意自己的身材,把能擁有一個好的身材作為自己價值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內心中就會有很大的矛盾.吃了的同時又想去吐了.這樣就會造成你現在的情況了.有這樣情況的一般都是在平時生活中表現的很優秀的.而又有些想讓自己更加趨于完美的女性.在我們接受到得一些所謂好的身材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而盲目的去減肥不僅可以造成身體因為缺乏營養而給身體帶來很大的隱患.在針對治療上其實還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生活中,認可生活中的一些不完美.其實你的情況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其實很多時候針對心理問題都不可能馬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見到效果的.但是卻可以讓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逐步就可以改變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2024-10-22 17: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女,17歲持續時間:一星期癥狀表現:飯后想吐1,在營養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興趣,制定合適自己的膳食餐單,最好以清淡為主,多喝水2,減少零食的攝入量,以水果代替3,如果有需要,請到醫院作必要的檢查,尋找相關病因,對癥治療
2024-10-22 17: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這是一種心理障礙,該引起重視.要知道任何不健康的習慣進行久了都會變成疾病,(身體的或心理的).感情的事需要理智去對待,看到問題要多角度.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因該是直接面對,解決問題.而不是四處做沒結果的發泄.有時候也多和朋友溝通,借別人的力量而堅強起來!
2024-10-22 17: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它完全可以滿足4個月前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通常寶寶1-3個月時,只需喝少量的菜水、果汁,補充一定的維生素,不需任何輔食,實際上,許多寶寶都無法適應過早添加輔食。有的母親擔心母乳不足影響了寶寶的發育,希望給寶寶更多的營養,過早地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樣做常常會適得其反,對寶寶身體健康不利。過早地吃米粉等輔食,可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體格生長和腦發育。有的母親覺得母乳充足,有足夠的營養喂養寶寶,而推遲添加輔食。其實4個月后的母乳中鐵的含量越來越少,需要從輔食中得到補充。有的父母覺得添加輔食太麻煩,特別是寶寶剛開始學習時會弄得一塌糊涂,父母索性將米粉、奶糊裝進奶瓶讓寶寶喝,或者干脆推遲添加輔食。學習吃輔食對寶寶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刺激牙齒、口腔發育,訓練咀嚼及吞咽功能,更是寶寶邁上新的成長階梯的起點。一般從4-6個月開始就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了。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的寶寶4個月以后就可以添加輔食了,而純母乳喂養的寶寶要晚一些,但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不一樣,個體差異也不一樣,因此添加輔食的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判斷是否開始添加輔食:體重:體重需要達到出生時的2倍,至少達到6千克。吃不飽:比如說寶寶原來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或者睡眠時間越來越短;每天母乳喂養次數增加到8-10次或喂配方奶粉1000毫升,但寶寶仍處于饑餓狀態,一會兒就哭,一會兒就想吃。當寶寶在6個月前后出現生長加速期時,是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發育:寶寶能控制頭部和上半身,能夠扶著或靠著坐,胸能挺起來,頭能豎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后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這樣就不會發生強迫喂食的情況。行為:如別人在寶寶旁邊吃飯時,寶寶會感興趣,可能還會來抓勺子,搶筷子。如果寶寶將手或玩具往嘴里塞,說明寶寶對吃飯有了興趣。伸舌反射:很多父母都發現剛給寶寶喂輔食時,寶寶常常把剛喂進嘴里的東西吐出來,認為是寶寶不愛吃。其實寶寶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伸舌反射”,說明喂輔食還不到時候。伸舌反射一般到4個月前后才會消失。如果在消失之前堅持喂輔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僅父母很有挫折感,讓寶寶也覺得不愉快,不利于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吃東西:如果當父母舀起食物放進寶寶嘴里時,寶寶會嘗試著舔進嘴里并咽下,寶寶笑著,顯得很高興、很好吃的樣子,說明寶寶對吃東西有興趣,這時就可以放心給寶寶喂食了。如果寶寶將食物吐出,把頭轉開或推開父母的手,說明寶寶不要吃也不想吃。父母一定不能勉強,隔幾天再試試。輔食的種類有哪些?GoTop按制作工藝分類:根據制作工藝,輔食可分為自制輔食和商業輔食。自制輔食:通常指利用家庭自備的大米、蔬菜、水果或其它高營養食品為原料,利用家庭做法,研磨、烹制,自行調制而成的湯、粥、泥狀可供嬰兒食用的,可消化吸收,能夠為嬰兒提供所需營養的輔助嬰兒食品。商業輔食:特指通過現代先進工藝設備,科學搭配,批量研發、生產,并特別加入各種寶寶健康發育成長所需稀缺營養元素,在各大商超、嬰童店等進行售賣的嬰兒輔助營養食品。按輔食性狀分類:根據不同性狀,輔食可分為液體食物、泥糊狀食物和固體食物三大類。液體食物:主要指果汁、菜水一類可飲用的食物。泥糊狀食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工業化泥糊狀食物,包括米粉和瓶裝泥糊狀食物;二是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物。固體食物:指比泥糊狀食物更成型,但比成人固體食物更為細軟的食物。根據不同來源,寶寶食物分為植物來源性食物和動物來源性食物兩大類。植物來源性食物包括谷類食物,如米面、蔬菜、水果等;動物來源性食物包括肉類、禽類和奶類、蛋類等。輔食添加的8個原則GoTop1、從一種到多種 不可一次給寶寶添加好幾種輔食,那樣很容易引起不良反應。開始只添加一樣,如果3~5天內寶寶沒有出現不良反應,排便正常,可以讓寶寶嘗試另外一種。2、從流質到固體 按照流質食品——半流質食品——固體食品的順序添加輔食。如果一開始就給寶寶添加固體或半固體的食品,寶寶的腸胃無法負擔,難以消化,會導致腹瀉。3、量從少到多 可以一開始只給寶寶喂一兩勺,然后到四五勺,再到小半碗。剛開始加輔食的時候,每天喂一次,如果寶寶沒有出現抗拒的反應,可慢慢增加次數。4、不宜久吃流質食品 如果長時間給寶寶吃流質或泥狀的食品,會使寶寶錯過咀嚼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咀嚼敏感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出現,從這時起就應提供機會讓寶寶學習咀嚼。5、輔食不可替代乳類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既然已經可以吃輔食了,從6個月就開始減少寶寶對母乳或其他乳類的攝入,這是錯誤的。這時寶寶仍應以母乳或牛奶為主食,輔食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食品,否則會影響他健康成長。6、遇到不適即停止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如果寶寶出現過敏、腹瀉或大便里有較多的黏液等狀況,要立即停止給寶寶喂輔食,待恢復正常后再開始(過敏的食物不可再添加)。7、不要添加劑 輔食中盡量少加或不加鹽和糖,以免養成寶寶嗜鹽或嗜糖的不良習慣。更不宜添加味精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損害腎功能。8、保持愉快的進食氛圍 選在寶寶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時候喂輔食,當寶寶表示不愿吃時,不可采取強迫手段。給寶寶添加輔食不僅僅為了補充營養,同時也是培養寶寶健康的進食習慣和禮儀,促進寶寶正常的味覺發育,如果寶寶在接受輔食時心理受挫,會給他帶來很多負面影響。讓寶寶愛上輔食小竅門GoTop1、示范如何咀嚼食物 有些寶寶因為不習慣咀嚼,會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家長在這時要給寶寶示范如何咀嚼食物并且吞下去。可以放慢速度多試幾次,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2、勿喂太多或太快 按寶寶的食量喂食,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后,應讓孩子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也不要馬上喂奶。3、品嘗各種新口味 飲食富于變化能刺激寶寶的食欲。在寶寶原本喜歡的食物中加入新材料,分量和種類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輔食種類,讓寶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寶寶討厭某種食物,家長應在烹調方式上多換花樣。孩子長牙后喜歡咬有嚼感的食物,不妨在這時把水果泥改成水果片。食物也要注意色彩搭配,以激起寶寶的食欲,但口味不宜太濃。
2024-10-23 0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