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1 個月的寶寶夏天得了腸炎,可能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喂養不當、腹部著涼、腸道菌群失調等原因引起。治療時要根據具體病因選擇合適的藥物,同時注意護理。 1.病毒感染:如為輪狀病毒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是對癥治療,預防脫水,可口服補液鹽Ⅲ。 2.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等,但要先進行藥敏試驗。 3.喂養不當:調整飲食,必要時服用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 4.腹部著涼: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丁桂兒臍貼。 5.腸道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寶寶患腸炎后,家長要密切觀察其精神狀態、體溫、大便等情況。如果癥狀加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2024-10-21 19: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注意飲食喂養,不要吃油膩,冷硬,難消化食品,腹部不要受涼,最好中藥治療.
2024-10-21 19: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需要吃消炎藥呢,最好咨詢醫生吧,一般吃藥后么有炎癥就好了
2024-10-21 19: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腸炎腹瀉問題全指南每個嬰幼兒由于排便習慣不同,每天的排便次數也會不同。臨床上,出生6個月內的寶寶,每天排便在6、7次之內,6-12個月的寶寶,每天排便約2、3次,都屬于正常現象。另外,寶寶會因遺傳、個性、體質和進食內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性狀,但只要每天能維持固定的排便習慣,且沒有特別異常的現象,就可不必過于擔心。1、解析寶寶腹瀉如果寶寶排便次數增多、便便的顏色以及性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媽媽們就要加以注意了。根據臨床表現,寶寶的腹瀉可分為輕度腹瀉和重度腹瀉。輕度腹瀉: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惡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癥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著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便便解析: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人工喂養的寶寶添加輔食過快,改變了飲食的種類或者轉奶等突然的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也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或者護理不當引起的。便便應對,教您6招:1)母乳喂養或者選擇添加了接近母乳中的組合比例的益生元的配方奶粉。通常母乳喂養寶寶的大便非常通暢,一天可能排便多到6~8次,大便往往較軟,大多稀稀糊糊不成形,并略帶一點酸味。研究顯示,用含有國際專利益生元組合的金裝多美滋喂哺的寶寶,其大便性狀與母乳喂養的寶寶非常接近。2)喂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淀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輔食的種類。可以給寶寶加喂些蘋果汁和胡蘿卜水,以達到收斂腸道內過多水分的目的。3)轉奶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切忌速戰速決。一般轉奶需要2周的時間,第一次轉奶應從每天的中間餐數開始,然后每隔幾天增加一次轉奶的餐數,直到完全轉為新的奶粉。考慮到寶寶的體質各不相同,轉奶的步驟也可因人而宜,酌情調整。4)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便便后,都要用溫水清洗寶寶的肛周,勤換尿布,及時處理糞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復感染。同時加強體格鍛煉,預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5)如果是在母乳轉換配方奶粉的過程中出現情況,應注意觀察喂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顏色有黃色,也有綠色。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便便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過于操心。6)一旦出現水樣的便便,應提防輪狀病毒性腹瀉,又稱秋季腹瀉,是一種好發于秋季的感染性腸炎,絕大多數患兒是因為感染了輪狀病毒后才發病的。此病是一種自限疾病,病程3-8天,主要治療是補液和抗病毒以及對癥治療。7)偏食淀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并帶有泡沫。父母可適當調整寶寶的飲食,減少淀粉或糖類食物的攝入。以上幾種情況多是輕度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表現,媽媽們不要過于擔心,只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找到原因,合理調整飲食,恰當護理,好好調整,寶寶在23周內自然會恢復。掌握就醫時機:嬰幼兒腹瀉病情變化快,寶寶的耐受力差,應謹慎對待。如果寶寶腹瀉超過3天,病情仍不見好轉,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就診。1)腹瀉次數和量增加2)頻繁嘔吐3)明顯口渴4)不能正常飲食5)發熱6)大便帶血中重度腹瀉:除了與細菌感染有關外,可能是輕度腹瀉加重所致。如果寶寶排便頻繁,每日便便十次至數十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換尿布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上述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所致。對癥支招:應速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千萬不可以自行用藥。治療掌握四原則:讓胃腸適當休息、控制感染、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良好的護理。區分寶寶生理性與病理性腹瀉:大便次數多,消化不好,含水量較多,都稱之為腹瀉。但嬰兒腹瀉,有的是病,可有的卻不是病.通常腹瀉又可分為生理性腹瀉和病理性腹瀉。2、莫為寶寶的生理性腹瀉而發愁有的媽媽只要寶寶的便便有所增加,就認為是腹瀉,就開始給寶寶喂藥,其實這里面存在著誤區。有時寶寶發生腹瀉并不是由于疾病,而可能是由于飲食、天氣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所致,這屬于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有些寶寶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會在喂奶后后24小時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塊或少量粘液。除腹瀉外,寶寶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瀉可能是對新食物不適應,一般出現在奶粉的轉換或者飲食不當等。對此父母不必擔心,只要您悉心照顧,加之寶寶對轉奶或飲食的逐漸適應,寶寶的便便就會好轉的。切莫遺漏病理性腹瀉若寶寶發生腹瀉反應,請仔細觀察寶寶便便的性狀、精神狀況、尿量、體重增長的情況,并且要取嬰兒的新鮮大便進行常規檢查,經醫生檢查后,方可診斷為生理性腹瀉。3、如何護理腹瀉寶寶寶寶拉稀,又臭又臟,還不停地哭鬧。在家中,父母該如何護理呢?1)及時補充液體護理腹瀉寶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還可以給寶寶喝些胡蘿卜汁。鮮胡蘿卜250克洗凈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2)及時調整飲食腹瀉寶寶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寶寶應繼續母乳喂養,若寶寶不是母乳喂養,可以在醫生建議下轉腹瀉奶粉。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凈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3)做好消毒衛生護理感染性腹瀉的寶寶,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寶寶后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后,再做其它事情。4)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由于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后,媽媽都要用溫水(盡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5)注意觀察記錄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癥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6)腹部保暖切莫忘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請注意觀察,寶寶有無食用某種食品后發生的特異性腹瀉,若有,請就醫以排除食源性、過敏性疾病建議繼續服用媽咪愛調整腸道菌群。同時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哺乳的媽媽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如果仍無好轉,復查便常規并及時就診。氣候變化過快,溫差過大,受涼后導致腸蠕動增強,或氣溫過高,消化酶分泌減少,均可引起腹瀉。某些過敏體質的嬰兒,外表虛胖,常有濕疹,較易發生腹瀉。此外,嬰兒和成人一樣,細菌及病毒感染也是常見的病因。致病菌有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腸炎菌及沙門菌等。病毒則以輪狀病毒、腺病毒、諾瓦克病毒為多見。其他如霉菌性腸炎,可發生于營養不良、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廣譜抗生素后。還有如腸梨形鞭毛蟲感染,偶爾也可引起腹瀉。嬰兒腹瀉的主要癥狀為大便變稀,次數增多。如蛋花湯狀或泡沫狀,可呈黃綠色,或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的如肥皂塊樣的物質,偶有惡心、嘔吐。輕型患者可無失水,或伴有輕到中度失水。重型患者腹瀉次數每日可達十余次,甚至數十次,丟失水分較多,可伴有發熱、食欲差、嘔吐,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以及電解質喪失與酸堿不平衡的癥狀,使嬰兒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腹痛,皮膚蒼白、干燥,眼窩、前囟下凹,哭時淚少,四肢發涼,尿量減少,進而可發生休克。治療嬰兒腹瀉應分析其病因,給予相應的處理。如由喂養不當引起的,要合理哺育,及時循序添加輔助食品。急性腹瀉期則應停止給予不易消化的和脂肪類食物,嘔吐嚴重的暫時禁食6~8小時,使消化道休整后再喂食。用母乳喂養者,則先恢復哺乳,人工喂養者可給米湯、稀牛奶或低脂奶。由氣候變更引起的,要注意保暖或散熱,使嬰兒有一個相對恒溫的環境。對于秋冬季常見的病毒性腹瀉,則以糾正失水,補充電解質及對癥治療為主。對細菌性腹瀉,需給予藥物治療,如復方新諾明、慶大霉素、磷霉素、氟哌酸、痢特靈等,一般以3~5天即可,最長不超過1周。輕度或中度失水,無嘔吐者可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每1000毫升中加入食鹽3.5克)。如有“補液鹽”服用則更好。嬰兒按每天每千克體重需100~150毫升計算即可。吐瀉嚴重者,則需靜脈輸液。腹瀉遷延不愈,但無發熱,大便中也無粘液膿液的,可用止瀉收斂藥,如鞣酸蛋白、復方苯乙哌啶等。預防嬰兒腹瀉,要加強保健,出生幾個月以內的應提倡母乳喂養。注意氣候變化,加強護理,熱天多喂水,夏季不宜給嬰兒斷乳。食物止瀉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凈,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后停用。3、蘋果泥:蘋果也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2024-10-22 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