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女兒不愛吃飯可能是不良飲食習慣、缺乏微量元素、消化不良、疾病影響、心理因素等導致的。 1.不良飲食習慣:比如經常吃零食、進餐不規律等。應減少零食攝入,定時定量進餐。 2.缺乏微量元素:如缺鋅,會影響味覺和食欲。可適當補充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等。 3.消化不良:胃腸功能弱,食物堆積難以消化。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促進消化。 4.疾病影響:如感冒、胃腸道疾病等。需治療原發病,病情好轉后食欲會恢復。 5.心理因素:學習壓力大、情緒不好等。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緩解其心理壓力。 家長要關注孩子不愛吃飯的情況,綜合判斷原因,必要時及時就醫。通過改善飲食、補充營養、治療疾病、調節心理等方法,幫助孩子恢復良好的食欲。
2024-10-10 19: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提高免疫力:在注意飲食的同時應該加強戶外活動,積極預防感冒。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且容易消化和吸收。它們已是許多寶寶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部分蔬菜、水果中所含有抗氧化物,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使寶寶不易生病,更受到年輕父母們的青睞。但家庭自制果汁、菜泥不但耗時、麻煩,而且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損失部分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 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物主要有下面三種: (1)B-胡蘿卜素,許多年輕的父母都已了解胡蘿卜的好處,因為胡蘿卜當中含豐富的B-胡蘿卜素。B-胡蘿卜素可以幫助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使寶寶遠離疾病。 (2)維生素C,水果是維生素C的最好來源,維生素C不僅是抗氧化物,而且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因而足量的水果是寶寶健康的保證。 (3)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近幾年新發現的抗氧化物。它的主要來源是番茄、葡萄等食物。孩子也應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平時注意多喝水,同時,家長應盡量少帶孩子去人群擁擠的場所,注意氣溫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
2024-10-10 19: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專家您好,我女兒現在2歲差點,飯量特別差,早上喝一點奶有80毫升左右,中午不怎么吃東西,晚上也吃一點點,甚至不吃,整天只想喝奶,我真怕營養跟不上,很著急,其實我也是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吃的,可她就是不吃,大便又是好的,每天都解,只要人家說好的開胃的藥我都給她吃,可就是不見效,測微量元素又不缺鋅,真不知是什么原因。而且頭發特好,又粗,又黑,又長,是我們小區頭發最好的,甚至比很多成人的頭發好,請幫幫我想辦法,如果這下樣去,這孩子懇定會營養缺發。我該怎么辦?萬分感謝!有句老話:"若要小孩安,常常帶三分饑和寒".用在這里,是最為恰當不過的了.女兒不愛吃飯,媽媽著急,這是一個有一定市場的話題.值得我們探討.原因有幾,建議在右:1,沒給她(他)做出定時的規矩,可按時就餐2,只要一日三餐就行,平時不多食.可讓她(他)餓.不會出問題的3,不要過分擔心.大人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4,營養欠合理葷素搭配合理希望接受
2024-10-10 19: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不良飲食習慣,家長溺愛和微量元素缺乏是引起兒童厭食的主要原因.長期厭食多伴有體重不增或減輕,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另外,厭食與營養素的缺乏有關.如維生素B1缺乏時腸蠕動減少,食欲就會降低.如果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厭食,可以服用鋅維他口服液,硫酸亞鐵,益氣維喜鐵,生血糖漿等,如果急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贊成的厭食,那就先要治療原發病,即針對引起厭食的原因積極治療,一旦原發病治愈,厭食也就改善了.小兒飲食應定時定量,不可過饑過飽,應多吃一些蔬菜,瓜果之類的食品,不要吃生,冷,硬食.還應注意飲食衛生,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適當增加兒童活動量,動靜結合,堅持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形成家庭融洽愉快的氣氛,都是促進和保持兒童食欲的重要方面.
2024-10-10 19: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孩不愛吃飯,其實大人才是主要的,是大人沒有培養他的正確的飲食習慣造成的.并不是什么疾病引起的.補鋅補鈣不如調脾胃目前的國人把補鈣補鋅補充魚肝油當成了高級營養品了.好象不管是小孩出現的任何情況,只要一補鈣補鋅補充魚肝油后,就可以包治百病了.這真是怪事啊.提醒家長們,是藥3分毒啊.鈣劑是用于治療鈣缺乏癥的藥品,不是用來養人的補品.還是要均衡的膳食營養才是補身體的好辦法啊.這不是缺鈣和缺鋅的問題,而是是否缺乏均衡的營養素的問題.不要只想著給孩子服藥,要多想想怎么給孩子平衡膳食,均衡營養.在兒科門診,經常見到一些孩子營養素缺乏,缺鋅缺鈣,消化功能紊亂,屬于“飲食積滯,脾胃受損”.父母多數很緊張,要求醫生一定多開點好藥補補.專家說,補鋅補鈣,不如調理好孩子的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出現這些癥狀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損.由于鐵鋅類制劑可剌激胃腸道,所以若還是嚴重缺乏,不必刻意去補,否則會加重消化不良.加之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如果不同時補充的話,互相之間是會產生排斥的,補充單一的微量元素,會引起其他元素的吸收不足,從而導致另一元素的缺乏.如補鈣多了,會引起鐵和鋅的缺乏,補鐵多了,又會引起鈣與鋅的吸收不足.因此,專家建議,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是否真有微量元素缺乏,并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用藥.如屬于脾虛伴有積滯,就不能單純消積,而應該用些健脾的或調理脾胃功能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同時,父母要配合科學的喂養方法,做到膳食營養平衡,飲食有節,葷素合理搭配,且多吃蔬菜,使孩子從日常飯菜中吸收自身需要的營養素,身體自然會一天天強壯起來的.小孩厭食與教養有關目前小孩厭食除了疾病原因外,更常見的是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它與教養不當有密切關系.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密切相關.不少獨生子女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采用哄,騙,罵,甚至打等方式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小兒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還有吃飯不定時定量,吃零食過度,都會擾亂消化吸收的規律.有一些孩子很偏食,不愛吃肉,魚,蛋等葷菜,以素食為主,這會引起人體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缺乏,如保持正常味覺的鋅元素,它在一般植物類食物中含量很少,且不易被人體吸收.體內鋅減低,就會吃食乏味,食欲不振.二是太多的蛋白質飲食也會使孩子食欲減退.因為一下子攝入太多高蛋白物質,使小兒嬌嫩的胃腸承受不了.三是果糖,巧克力等甜食吃多了,對食欲也有影響,尤其在吃飯前吃甜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中樞神經抑制,人就不想吃東西了.四是小孩不愛吃蔬菜食品,極易導致小孩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生長發育不好.為讓孩子食欲正常,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定時定量,不吃零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膳食,多安排蔬菜食品,注意營養平衡,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讓孩子適當參加些體育活動,增加熱量消耗,以促進食欲.小孩厭食的幾種原因1,零食過多.有些家長經常買糖果,甜點心,巧克力,花生,水果等,給孩子隨便拿著吃,孩子小嘴整日閑不住,到吃飯的時候當然就吃不下去了.長此下去,還會引起小孩消化吸收功能紊亂,發展為小兒疳疾病.2,食不定時.有的父母見孩子哭就喂奶或喂飯,進食沒有一定的規律;也有的父母在嬰幼兒吃奶,喂飯時逗孩子玩,致使孩子不能集中精神吃奶,吃飯;大一點的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或看小人書,隨便吃幾口就急于到鄰居家或外面玩,時間久了就會影響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不振.3,飲食無度.有些年輕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長不胖,于是不惜一切代價,給孩子吃大量的高蛋白,高糖飲食滋補品,頓頓魚,肉,喝各種含糖飲料,傷及孩子嬌嫩的胃腸,使胃腸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久而久之,食欲必然下降,引起厭食.4,精神因素的影響.有的父母在吃飯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經常爭吵;有的在吃飯時,批評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的精神刺激很大;也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不一致,一個嚴,一個偏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發生厭食.家長寵出來的小兒神經性厭食兒童厭食可由軀體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厭食稱神經性厭食,在幼兒中頗為多見,小兒進食習慣不好,不僅影響營養的攝取,而且易患不少疾病,小兒神經性厭食就是其中之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逐漸降低小兒食物中樞的興奮性,引起小兒神經性厭食.一,造成小兒神經性厭食常見的原因有:1,常讓孩子獨自一人先吃,不與家人一起進食,沒有飲食氣氛.2,孩子進食時,父母或其他人過分緊張地注視,造成小兒精神緊張.3,用種種許諾誘惑小兒進食或者用玩具逗哄小兒進食,降低進食興趣.4,孩子進食時注意力分散,邊吃邊看電視或畫冊,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響消化功能.5,孩子拒食時,家長強迫其進食,造成孩子沒有正常饑餓感,不能引起食欲.6,過量給孩子吃自認為高營養的食物,不注意變換食品花樣,忽視了食物的多樣性,造成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素不均衡.7,讓孩子亂吃零食,特別是在飯前讓孩子吃冰激淋,巧克力等零食,因為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食品可使食欲下降.8,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撒了飯菜弄臟了衣服和居室,不讓孩子自己進食,使孩子缺乏吃飯的興趣.9,父母在喂孩子吃飯時,催著孩子快吃,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發脾氣,或用威脅的口吻及方式強迫喂養,使孩子十分反感.10,進食時父母嘮叨不休,數落孩子的錯誤,造成氣氛緊張和不愉快,抑制孩子的食欲.11,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自由過于限制,強迫孩子學畫圖,彈鋼琴,背唐詩等,學得不好還要大聲斥責,從而造成孩子情緒低落而食之無味.二,神經性厭食的心理治療主要是消除上述各種不良因素,幫助兒童建立進食時的愉快情緒,促進胃腸道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加食欲.具體方法如下:1,通過解釋疏導孩子不良的心理因素,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孩子在自行進食時,父母不要訓斥孩子或包辦代替,更不要采用強制手段讓小兒進食,不讓小孩子邊吃邊玩邊看畫冊,也不應給小孩子多吃零食.2,培養孩子進食興趣,盡量提供孩子愛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對年幼兒童,可在大人協助下盡量讓孩子自己進食,增加進食興趣,促進食欲.還可安排孩子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共同進食,并在進餐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3,進食前半小時不讓孩子做劇烈活動或聽緊張的故事,讓孩子集中精神進食.4,當孩子不愿進食時,家長不必強迫進食,等孩子饑餓而有食欲時再進食.5,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獎賞.家長可記錄孩子每天的食物攝入量,這樣能清楚地反映孩子進食情況,當孩子飯量增加,則給予獎賞:如帶孩子郊游,看電視,講故事等.兒童厭食的糾正方法不少家長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著急,而孩子也為大人逼著他吃飯而厭煩.這樣一來,吃飯問題成了年輕的父母傷透腦筋的一大問題.什么原因使這些孩子不愿吃飯呢?其實,真正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而影響消化功能,使食欲下降造成厭食的幼兒實屬少數,而大多數幼兒是由于喂養不當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那怎么辦呢?就是要把已經顛倒了的飲食習慣重新糾正過來,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說有下列幾條:一是不要把零食當“主食”:已經這樣做的,要糾正過來.二是花樣翻新,誘導食欲:給兒童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不僅僅蛋類,肉類,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欲的好方法.三是要順其自然:對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遇到他不肯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這時仍要注意不隨便給零食吃,孩子餓了,下餐飯自然會吃得好了,切不可再搞強迫或哄騙了.四是飯前要保持愉快的情緒:愉快的情緒有助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進食欲.可在飯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畫報,聽些音樂,講些笑話或者邀請其他孩子一同進餐,千萬不要邊吃飯,邊訓斥孩子,這會影響孩子的食欲.五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零食,數量和次數應予以限制.尤其飯前兩小時內,一定不能給零食吃.吃飯也要定時,孩子每餐吃的量要大致固定下來,避免養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或不吃的不良習慣.兒童需要哪些營養一個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某種單一營養素的.否則,反而會打亂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兒童的生長發育很快,如果營養供應不足,或者營養素不均衡,會使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造成智力障礙.人體需要的營養有:⑴,水: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能幫助代謝,調節體溫,構成全身組織,并對各種食物的吸收和排泄有攜帶作用.水每日需要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5—35毫升.⑵,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兒童發育緩慢,抗病力減弱,體重減輕,容易疲勞,貧血,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高營養性營養不良,出現小兒厭食癥,小兒疳疾或佝僂病等.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標準為:按公斤體重乘以需要量系數,1—3歲為1.80;4—6歲為1.49;7—10歲為1.21(換算的蛋白質用量單位為克).瘦肉,雞,魚,牛奶,花生,豆類等食物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同時食用,以增強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會更高.⑶,脂肪:脂肪主要用來變成生長發育的“能量”,兒童生長發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類,蛋黃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小兒體質瘦弱,發育不好.過量則易至肥胖癥發生.⑷,碳水化合物:人體8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有能保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的作用.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于谷類,豆類,薯類和食糖中.⑸,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在蔬菜,水果,魚肝油,牛奶,動物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攝入應以蔬菜為主.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營養素參考標準,給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攝入量基本能滿足小孩生長發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補給微量元素的.附:幾種常見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參考1,雞蛋:含蛋白約10—15%,脂肪約11—15%;2,牛奶:含蛋白約3.5%,脂肪約3.5%;3,豬肉:肥肉含蛋白約2.2%,脂肪為90%:瘦肉含蛋白約16.7%,脂肪約28.5%;4,牛肉:含蛋白約20%,脂肪約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于豬肉作牛肉之間;6,雞肉: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少;7,鴨肉:含蛋白約16—25%,脂肪約7.5%;8,魚類:含蛋白質在15—30%之間;含脂肪較低.9,黃豆:含蛋白約為35—40%,脂肪約15—20%;10,含鋅食品:首推核桃,蘋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萵筍,金針菇,海帶,杏,菠蘿,山楂等.嬰幼兒喂養的三大誤區一,雞蛋代替主食:有的年輕母親為了使孩子長得健壯,幾乎每餐都給孩子吃雞蛋類食品,結果孩子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因為嬰幼兒胃腸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過多地吃雞蛋,會增加孩子胃腸負擔,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根據有關資料報告,嬰兒最好只喂蛋黃,每天不超過1個蛋黃,1至2歲的幼兒每天或隔天吃1個雞蛋,2歲以上的幼兒可每天吃1至2個雞蛋.二,果汁代替水果:有些父母圖省事,經常買橙汁,果味露或桔子汁等制品沖給孩子喝,這種做法也不妥.因為新鮮水果不僅含有完善的營養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時,還可鍛煉嘴嚼肌或牙齒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進孩子的食欲,而各類果汁制品都是經過加工制成的,不僅會損失一些營養素,而且還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嬰幼兒長期過多地飲用會給健康帶來危害.三,葡萄糖代替白糖:只要嬰幼兒食欲正常,就不會缺乏葡萄糖.這是因為,各種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體內均可轉化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來代替白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類,腸道中的雙糖酶和消化酶就會失去作用,使胃腸懶惰起來,時間長了就會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減退,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警示語:不要小孩一有點什么事就只想著要補鈣,鈣劑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服用多了會有害處的.
2024-10-10 2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