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吡嗪酰胺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肺結核等結核病的治療。吡嗪酰胺是一種西藥,長期服用吡嗪酰胺可能會出現關節痛等副作用,部分患者在服藥期間出現這些副作用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其實這樣是很危險的,如果藥物的副作用過大而未采取適當的措施的話,對患者的健康傷害是很大的,那么服用吡嗪酰胺關節痛怎么辦?
吡嗪酰胺對人型結核桿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在pH5~5.5時,殺菌作用最強,尤其對處于酸性環境中緩慢生長的吞噬細胞內的結核菌是目前最佳殺菌藥物。
吡嗪酰胺作為一種西藥,在使用期間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出現,常見的吡嗪酰胺的副作用包括以下幾種:
1、肝損害:每日服藥3g時,約15%患者出現肝損害、肝腫大、壓痛、轉氨酶升高、黃疸等。目前采用每日1.5g,療程3個月,肝毒性反應并不多見。如轉氨酶升高甚至黃疸,與藥物劑量有關,可停藥并積極保肝治療。
2、關節痛:PZA的代謝產物可抑制尿酸的排泄,引致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樣表現,停藥后可恢復。癥狀如痛風,多在用藥后1個月~2個月時出現,為吡嗪酰胺促進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使血清尿酸增高所致。
3、胃腸道反應:食欲不振、納減、惡心、嘔吐。
4、過敏反應。如發熱和皮疹,宜停藥抗過敏治療,個別患者對光敏感,皮膚暴露部位呈鮮紅棕色,停藥后可恢復。
5、偶見貧血、誘發潰瘍病發作、排尿困難等。
由此可見,應用吡嗪酰胺療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痛風發作,出現關節痛等癥狀,不良反應與劑量療程有關,目前應用常規劑量后,不良反應已少見。
那么服用吡嗪酰胺關節痛怎么辦?對關節疼痛明顯,可口服別嘌醇片(100毫克每日2-4次)。還可口服碳酸氫鈉1-2克,每日3次,堿化尿液。若經上述處理關節疼痛還是難以耐受,只有停用吡嗪酰胺。
此外,患者在要忌口高嘌呤食物(心、肝、腎等內臟類、海鮮類),要戒酒,鼓勵多飲水,使每天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促進尿酸的排泄。
服用吡嗪酰胺關節痛怎么辦?雖然并非所有患者在服用吡嗪酰胺都會出現關節痛的副作用,但是患者在日常使用中還是應該多加注意,一旦出現不妥,應及時就醫,以便盡快得到正確的處理。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吡嗪酰胺對結核分枝桿菌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是肺結核化療強化期的常用藥物之一。強化期的治療目的是殺死病灶內生長繁殖旺盛的大量菌群、可能存在……詳細>>
對已感染結核菌的人群,投予抗結核藥物,以防止發生結核病,就是藥物預防;但健康人無須服抗結核藥物進行預防,而且即使服了也無效。詳細>>
肺結核是糖尿病人高發的疾病之一。那么對于糖尿病人應該怎么治療肺結核方法呢?詳細>>
肘關節結核藥物治療有哪些?以下就是肘關節結核藥物治療介紹:詳細>>
對氨基水楊酸鈉是治療肺結核的二線藥物,由于其抗結核效果不如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藥,但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現在已不做首選藥物應用,但在藥源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