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管狹窄癥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構成頸椎管各解剖結構因發育性或退變因素,造成骨性或纖維性退變引起一個或多個平面管腔狹窄,導致脊髓血液循環障礙、脊髓及神經根壓迫癥者為頸椎管狹窄癥。那么,頸椎管狹窄癥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一.X線平片檢查
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主要表現為頸椎管矢狀徑減少,因此,在標準側位片行椎管矢狀徑測量是確立診斷的準確而簡便的方法,椎管矢狀徑為椎體后緣至棘突基底線的最短距離,凡矢狀徑絕對值小于12mm,屬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絕對值小于10mm者,屬于絕對狹窄,用比率法表示更為準確,因椎管與椎體的正中矢狀面在同一解剖平面,其放大率相同,可排除放大率的影響(圖1),正常椎管/椎體比率為1∶1,當比率小于0.82∶1時提示椎管狹窄,當比率小于0.75∶1時可確診,此時可出現下關節突背側皮質緣接近棘突基底線的情況。
退行性頸椎管狹窄一般表現為,頸椎生理曲度減小或消失,甚至出現曲度反張,椎間盤退變引起的椎間隙變窄,椎體后緣骨質局限或廣泛性增生,椎弓根變厚及內聚等,若合并后縱韌帶骨化則表現為椎體后緣的骨化影,呈分層或密度不均勻者,與椎體間常有一透亮線,這是因韌帶的深層未骨化所致,如果合并黃韌帶骨化,在側位片上表現為椎間孔區的骨贅,自上關節面伸向前下方,或自下關節面伸向前上方,脊椎關節病時表現為椎體邊緣硬化及骨贅形成,而后側方的骨贅可伸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小關節退行性變表現為關節突增生肥大,關節面硬化,邊緣骨贅,關節間隙狹窄及關節半脫位等。
二.CT掃描檢查
CT可清晰顯示頸椎管形態及狹窄程度,能夠清楚地顯示骨性椎管,但對軟性椎管顯示欠佳,CTM(CT加脊髓造影)可清楚顯示骨性椎管,硬膜囊和病變的相互關系,以及對頸椎管橫斷面的各種不同組織和結構的面積及其之間的比值進行測算,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突出表現為,椎弓短小,椎板下陷致矢狀徑縮短,椎管各徑線均小于正常,椎管呈扁三角形,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狀徑小于正常,頸椎管正中矢狀徑小于10mm為絕對狹窄,退變性頸椎管狹窄,CT顯示椎體后緣有不規則致密的骨贅,并突入椎管,黃韌帶肥厚,內褶或鈣化,脊髓萎縮則表現為脊髓縮小而蛛網膜下腔相對增寬,脊髓囊性變于CTM檢查時可顯影,囊腔多位于椎間盤水平,后縱韌帶骨化表現為椎體后緣骨塊,其密度同致密骨,形態各異,骨塊與椎體后緣之間可見完全的或不完全的縫隙,黃韌帶骨化多兩側對稱,明顯骨化可造成脊髓受壓,其厚度多超過5mm,呈對稱的山丘狀,骨化的密度常略低于致密骨,骨塊與椎板間可有一透亮縫隙,黃韌帶的關節囊部骨化可向外延伸致椎間孔狹窄。
三.MRI檢查
MRI可準確顯示頸椎管狹窄的部位及程度,并能縱向直接顯示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壓情況,尤其當椎管嚴重狹窄致蛛網膜下腔完全梗阻時,能清楚顯示梗阻病變頭,尾側的位置,但是MRI對椎管的正常及病理骨性結構顯示不如CT,因骨皮質,纖維環,韌帶和硬膜均為低信號或無信號,骨贅,韌帶鈣化或骨化等也為低信號或無信號,因此,在顯示椎管退行性病變及脊髓與神經根的關系上不如常規X線平片及CT掃描,主要表現為T1加權像顯示脊髓的壓迫移位,還可直接顯示脊髓有無變性萎縮及囊性變,T2加權像能較好地顯示硬膜囊的受壓狀況。
四。脊髓造影檢查
作為診斷椎管內占位性病變和椎管形態變化及其與脊髓相互關系,能早期發現椎管內病變,確定病變部位,范圍及大小,發現多發病變,對某些疾病尚能作出定性診斷。
(責任編輯:梁土清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一歲小孩缺鈣,用伊可新效果好不好?
2024-10-24腰膝酸痛伴腰椎間盤突出,舒筋健腰丸有
2024-10-24購買北京岐黃制藥的強骨膠囊應注意什么
2024-10-24慢性腰背痛治療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4左踝撕脫性骨折拆石膏后用力踩地疼的原
2024-10-24舒筋活血片和腰疼寧膠囊一起吃,睡前半
2024-10-24手腕錯位多年未恢復且腫脹,影響大嗎?
2024-10-24維生素 C 和布洛芬能否同時服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