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繼發性閉經屬于病理性閉經。前者系指凡婦女年滿18歲或第二性征發育成熟2年以上仍無月經來潮者,后者是指凡婦女曾已有規則月經來潮,但以后因某種病理性原因而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者。垂體性閉經是屬于繼發性閉經的一種,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主要病變在于垂體。垂體前葉的器質性疾病或功能失調可影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卵巢出現閉經,主要的疾病有:
1、陰道脫落細胞檢查:是較常用的了解雌激素水平的方法。用棉棍浸生理鹽水后取陰道上段側壁的脫落細胞,涂在玻片上,固定和染色后,觀察表、中、底各層細胞的百分比。表層細胞所占百分比越高,反映雌激素水平越高。
2、宮頸黏液:如發現閉經患者宮頸黏液為透明的、拉力好的稀薄黏液,涂在玻璃片上干燥后在顯微鏡下可見羊齒狀結晶,表明該患者卵巢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
3、基礎體溫測定:可間接了解排卵功能。排卵后的黃體分泌孕酮,孕酮有升高體溫的作用。正常月經周期中卵泡期體溫比較平穩,一般波動在36.5℃以下。排卵后體溫上升O.3~0.5℃,維持12~16天,在月經前1天或月經來潮當天下降至卵泡期水平。這種前半周期低而后半周期升高的基礎體溫稱雙相體溫,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黃體形成。無此變化的體溫稱單相體溫,表示無排卵。閉經患者基礎體溫多為單相,但子宮性閉經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現有雙相基礎體溫。
4、其他檢查:盆腔B超可協助診斷是否有先天性子宮缺如或畸形。鞍區的影像學檢查可診斷是否有垂體瘤。診斷性刮宮,子宮碘油造影及內鏡檢查可了解宮腔及內膜情況。此外若需除外其他內分泌異常或發育畸形時,還應檢查其他有關腺體如甲狀腺、腎上腺等的激素水平,生化,病理生理檢查及染色體檢查等。
垂體性閉經 - 輔助診斷編輯1、撤血試驗
① 孕酮撤血試驗:撤藥后出血者,提示病變在下丘腦-垂體;
② 雌激素撤血試驗:撤藥后無出血者,提示病變部位在子宮。
2、卵巢功能的測定
測定卵巢功能的方法有:基礎體溫、子宮頸粘液檢查、陰道脫落細胞涂片,測定血、尿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等。通過卵巢功能的測定可以鑒別閉經的原因是在靶器官或在卵巢或卵巢以上的某個環節。當卵巢有排卵功能時其閉經原因不在卵巢而可能在子宮或陰道,從而排除垂體性閉經。了解卵巢功能有助于指導用藥。
3、垂體功能測定
臨床上FSH增高的意義較大,如FSH高于40IU/L提示卵巢功能已衰竭。如LH低于51U/L表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若FSH和LH都降低,常提示垂體更高中樞功能低落。24小時尿FSH的排出量大于52.8小白鼠子宮單位,則病因在卵巢。血清PRL測定,本征約有20%的病人有高泌乳素血癥存在。
4、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RH)興奮試驗
測垂體對下丘腦LRH的反應。如果反應在基數的3倍左右者說明垂體功能正常而病因在下丘腦。基數低、反應差或無反應者,病因在垂體。其中部分是由于垂體在長期抑制狀態下出現的惰性反應。故一次注射LRH無反應或反應遲鈍,必須重復試驗,經多次試驗均無反應時,才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5、其他輔助措施
如顱內蝶鞍區攝片、CT掃描及核磁共振以及眼底檢查等,以摒除垂體腫瘤;24小時尿17-OHCS、17-KS測定和甲狀腺功能測定等;腹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子宮、輸卵管和卵巢的形態與病變情況。
(責任編輯:吳潔媚 )
文章關鍵詞:
垂體性閉經由于垂體器質性病變或功能失調,影響GnH的分泌,從而影響卵巢功能引起閉經。垂體腫瘤所致的閉經可伴有頭痛,視物不清,或泌乳;垂體……詳細>>
垂體性閉經由于垂體器質性病變或功能失調,影響GnH的分泌,從而影響卵巢功能引起閉經。通過病史和檢查首先摒除生理性閉經或生殖器官病變。進一……詳細>>
垂體性閉經指垂體分泌功能障礙和器質性病變所致的閉經,包括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垂體腫瘤、空(泡)蝶鞍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及原發性垂體促性腺……詳細>>
垂體受損垂體瘤增大可壓迫具有分泌GnH功能的細胞;垂體放療或手術后,腦外傷、顱內炎癥等可破壞垂體組織;產后大出血可造成垂體血供障礙而有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