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目前,全球約有400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超過200萬人在中國,情況不容樂觀!但是,很多人對帕金森病并沒有正確的認識。患上帕金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帕金森早期有哪些癥狀?目前有哪些治療手段……為了讓更多的患者了解帕金森病,家庭醫生在線采訪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王藝東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外科張世忠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內科王群教授、為大家詳解帕金森病的相關知識……[閱讀全文]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神經科腦血管專科副主任。神經病學專業臨床醫學博士。1991年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后留校從事神經科臨床工作。現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卒中學會腦卒中康復分會委員……[閱讀全文]
目前帕金森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但藥物治療是治療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但王藝東教授表示:藥物治療有一定的選擇性。因為現在有很多種藥物,哪些藥物要先用、哪些藥物要遲用、不同的癥狀表現適合哪種藥物治療,這些都有不同的考慮。一般來說,帕金森病人要到醫院給專科醫生看病,來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閱讀全文]
通常3-5年后藥物的藥效減退,藥物控制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甚至完全無效,一些病人還出現如全身不自主扭動及所謂開、關現象等,這個時候就應考慮手術治療了。但王藝東教授強調:需要在合適的條件、嚴格掌握適應癥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手術的治療。手術治療目前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神經核團損毀術,還有一個就是腦深部電刺激術。腦深部電刺激術是現在比較時興的一個微創手術方法……[閱讀全文]
當下,帕金森病患者多采用藥物和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以提高其生存質量,減輕痛苦。但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屬應意識到,康復鍛煉也很重要,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運動功能,并能延長藥物的有效期。比如面部、手部動作鍛煉、步態鍛煉、語言障礙的訓練等,但需要患者長期的堅持。康復訓練也可以幫助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閱讀全文]
張世忠,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神經外科林工作20余年,在神經外科各種疾病治療上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在國際上首次應用氬氦冷凍系統治療腦膠質瘤,通過氬氣和氦氣對腫瘤細胞的粉碎,以調節自身免疫反應,并得到國際上和國內的肯定,取得顯著療效,并與美國十余家醫院交流。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經外科疾病治療,曾到北京天壇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及重慶西南醫院等全國多家醫院做帕金森病手術……[閱讀全文]
腦起搏器手術是一項比較新興的微創神經外科手術。它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發放弱電脈沖,刺激腦內控制運動的相關神經核團,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癥狀的異常腦神經信號,以達到減輕和控制帕金森癥狀的目的…… [閱讀全文]
王藝東教授提醒:
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帕金森病的話,到最后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并發癥,最后因為并發癥死亡,比如肺炎、尿路感染、壓瘡等等。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有可能會患上帕金森病,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到醫院診斷。[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