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預計超3億,聚焦老年常見病主動預防
——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促進老年健康、從疾病預防開始
(2022年7月24日)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宣傳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學知識,切實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2年7月25日至7月31日組織開展2022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活動通知提到“宣傳老年健康政策和老年健康科普知識,宣傳疫苗接種、老年常見病和慢性病防治、老年營養健康知識”等內容。
對于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各組織器官生理代謝功能和免疫機能逐漸衰退,且常同時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罹患感染性疾病(例如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帶狀皰疹)的風險顯著增加。為提升老年人對常見慢性病和常見感染性疾病的認知、助力其主動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宣傳周來臨之際,健康報社主辦了“促進老年健康,從疾病預防開始”媒體溝通會,邀請多位老年醫學、預防醫學、全科醫學等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共話“促進老年健康、預防先行、主動健康管理”等話題。
老齡化社會下的長壽,更需要老年人“主動健康”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十四五”時期,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在老年健康管理方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提到加強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對老年常見病、慢性病進行健康指導和綜合干預,強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促進健康老齡化。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將“預防為主”列入基本原則之一,同時指出要強化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主動健康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王建業
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表示:“除了步入老齡化社會,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但我國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有待提升,所以長壽不應該只是自然年齡的長壽,更要保證生命生活的質量,就需要有尊嚴的健康長壽,這對老年人主動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推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的同時,要調動老年人對于疾病預防和管理的主動意識。這不僅是老年群體需要關注的,更是全社會需要關注的,我們需要在全生命周期貫徹健康老齡化策略。”
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 吳玉韶
“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歲~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是低齡化為主的老齡化。這意味著這些老年人剛退休沒多久,他們有更強烈的愿望去完成人生目標甚至為社會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健康的體魄和生活狀態作為基礎。此外,這部分老年人也是未來的高齡老年人。”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吳玉韶強調:“《“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指出要提高老年人的主動健康能力。想健康不知如何健康,是現在大多數老年人的真實寫照。這就要樹立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觀念,把健康關口從關注高齡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前移到低齡老年人。還要有獨立的自強觀和主動參與的觀念。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主動參與和健康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越去參與社會經濟發展,越去活躍在社區的這些老年人的健康狀態反而越好。”
警惕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疊加風險,預防先行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劉曉紅
目前,我國2021年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我國約75%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2種及以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劉曉紅介紹:“慢性病是不可治愈的,穩定就好,避免急性加重。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免疫力逐漸下降,對抗感染的能力下降,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例如流感、肺炎、帶狀皰疹、腦膜炎等。另一方面,老年人發生營養不良及營養不良風險增加,營養不良和慢性病關系密切。多病共存的老年人每日服用多種藥物,很多藥物會影響食欲,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會使代謝異常,惡性腫瘤會使身體營養素消耗增加,骨折后、外科手術后需要更多蛋白質幫助傷口愈合。患有慢病和營養不良的老年人免疫力下降,防御能力下降不足以對抗病原體打擊,罹患感染的機會增加,帶來慢病急性加重,及影響生活質量的不良結局。所以,老年人應當警惕多種疾病的疊加風險,預防為先。”
老年人對慢性病比較熟悉,但提到感染性疾病,有些老年人并不了解。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和帶狀皰疹是在老年人中常見的、帶來不良結局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流感不是“大號感冒”,輕者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肌肉疼等全身癥狀更明顯,一些老年人、嬰幼兒和慢性病患者在感染流感后極易并發肺炎,需要緊急救護或住院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多數是由肺炎鏈球菌所致,多發生于老年人和嬰幼兒,及患有慢病者,如慢性心、肺和腎臟疾病,以及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也極易發生。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等,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典型表現是在身體單側出現沿神經走向呈帶狀分布的皮疹,常伴有神經痛,多為陣發性,約近1/3患者留有后遺神經痛,影響睡眠、日常生活活動。我國50 歲以上人群每年新發帶狀皰疹約156 萬人。九成發病是由于免疫力下降,體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復活。帶狀皰疹可發生于任何年齡,50歲以后發病率顯著上升。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逐漸下降則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所幸,這三種感染性疾病都可通過疫苗接種進行預防。
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醫師 葛彩英
有些慢性病患者因為擔心自己免疫力低下反而不敢接種疫苗。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醫師葛彩英解釋:“其實,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通過預防感染幫助緩解老年人伴發的慢性病進展,同時降低多種慢性病相關的住院或死亡風險以及住院費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我國有慢性病患者接種疫苗的指南及共識,且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其他多個學術組織也已對此提出了建議。此外,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健康,老年人可以在家附近的社區醫療機構簽訂家庭醫生服務,一醫一戶一家庭,由被動服務到主動管理的模式。簽訂后,可得到個體化治療方案、每季度的面對面回訪、健康教育等服務。”
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馮子健
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子健強調:“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免疫力逐漸下降,且常合并一種或多種慢性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而一旦感染,往往病情會比較嚴重,并增加死亡風險。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時期,國家呼吁老年人群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群,盡早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可見老年人群預防常見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從當前新冠疫苗接種情況來看,整體接種率已經超90%,但仍有一些老年人沒有完成全程接種或加強接種,這里面慢性病特別是多病共患的老年人比例較高。其實,疫苗作為提升特異性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呼吁老年人在管理好自身慢性病的同時,要積極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來預防這些常見感染性疾病。健康中國政策下,多方正在行動,助力提升老年人主動健康管理和預防能力,同時,老年人也要樹立‘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觀念,做到綜合管理主動預防,為未來‘銀發’生活鋪平道路。”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科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為何老年人吃零食要注重保持口腔清潔?
2024-10-20為何老年人易陷入心理亞健康狀態?
2024-10-2092 歲老人臥床兩月屁股爛大洞且痛吃
2024-10-20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適宜的飲食有哪些?
2024-10-20老年人誤喝除草劑應如何處理?
2024-10-20胸口悶、心有點疼且失眠,是猝死前兆嗎
2024-10-2059 歲老人肺部邊緣有毛刺是何原因?
2024-10-20老年人怎樣補充水分才算科學?
2024-10-20
熱門文章
阿爾茨海默癥早期會有哪些癥狀
2023-10-11老人腳消腫的最快方法
2023-10-1156.6%中老年人“痛上加痛”,但預防意識不足半數
2022-10-20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預計超3億,聚焦老年常見病主動預防
2022-07-25上海94%新冠病亡者沒打疫苗,如何解決高危人群燃眉之急?
2022-04-2633%中老年人沒有接種過三大疫苗中的任何一種
2022-04-24流感新冠疊加,老人易感易重,如何提高免疫力!
2021-01-12臨床治療老年癡呆藥物有哪些?輕微阿爾茨海默癥怎樣治療?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