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 不容小覷
近日,家庭醫生在線調查頻道進行了一項《口腔潰瘍健康調查》的網上調查,這項調查共有1749名網友參加,其中男性占45.45%,女性占54.55%;4.55%參與調查者年齡在18歲以下,15.19%參與調查者年齡在19-29歲之間,30.68%參與調查者年齡在30-39歲之間,32.95%參與調查者年齡在40-49歲之間,15.91%參與調查者年齡在50歲以上。
你有發生過口腔潰瘍嗎?
調查結果表明,參與調查的網友均表示發生過口腔潰瘍,由此可見,口腔潰瘍的發生率極高。
你發生口腔潰瘍的頻率如何?
調查結果表明,口腔潰瘍發生的頻率,78.41%的人表示經常發生,21.59%的人表示偶爾發生。
你發生口腔潰瘍持續的時間有多長?
調查結果表明,發生口腔潰瘍持續的時間,以“6-10天”占最高比例,達到45.45%;其中“1-2天”的選項占了4.55%,“2-5天”占了30.68%,而“10天以上反復發作”占了19.32%。
綜上分析,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表示,口腔潰瘍可以發生在男女老幼,以中青年為多見。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體質有關,每個人發生口腔潰瘍的概率幾乎為100%,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發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盡量避免誘發因素,仍可降低發生率。口腔潰瘍一般會在7天至10天內自行痊愈,但是該病具有周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等特點。許多病人的病情往往顯得反反復復,時好時壞,因而影響飲食和起居,令患者感到困擾,甚至影響情緒。
口腔潰瘍發作時,你有以下哪些癥狀?(可多選)
調查結果表明,口腔潰瘍發作時的癥狀,以“煩躁”占最大比例,達到54.55%;其中“口臭”選項占了47.73%,“乏力”占了26.14%,“便秘”占了25.00%。
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表示,發生口腔潰瘍時,其臨床癥狀表現為流涎、食欲不振或采食緩慢、口腔惡臭,口腔黏膜潮紅、增溫、腫脹和疼痛,可并發口臭、牙齦紅腫、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口腔潰瘍后你通常的處理方法是?
調查結果表明,口腔潰瘍發生后,71.59%的人選擇“到藥房買自己熟悉的藥”,22.73%選擇“飲用下火涼茶”,5.68%選擇“去醫院看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表示,口腔潰瘍被認為是身體變弱的信號,因此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應忽略加強身體健康,改善體質。發生口腔潰瘍時,患者若也感到身體疲乏,應檢查及了解營養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并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平常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煙酒,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另外,婦女經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鮮蔬菜,多飲水等等,以減少口瘡發生的機會。
你知道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選)
調查結果表明,網友對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了解,以“缺乏必要的維生素”占最大比例,達到55.68%,其中“不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的選項占了40.91%,“精神緊張、睡眠狀況不佳”占了36.36%,“內分泌失調引起”占了26.14%,“由父母遺傳病引起”占了9.09%,而另有19.32的人表示都不了解。
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指出,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常常與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內分泌變化、精神神經因素、遺傳因素及免疫功能的變化等密切相關。確切的說,口腔潰瘍的發生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有一定的關系;一些女性病人則與月經周期有關;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不佳等情況下,也容易發生口腔潰瘍。另外,一些患者則受到遺傳的影響,如父母均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則其子女患病的幾率大大增加;免疫功能的低下也常常會導致口腔潰瘍的發作,如缺乏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 B12 等均有一定的影響。
專家建議,改善復發性口腔潰瘍應注意排便通暢、睡眠充足,大便通暢是復發性口腔潰瘍治療過程中不可輕忽的一部分。此外,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清理腸胃,同時,由于口腔潰瘍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B2引起,可多吃蔬菜和小麥胚芽,并補充維生素B、C和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