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手機,遠離輻射
近日,家庭醫生在線調查頻道進行了一項《手機使用健康調查》的網上調查,這項調查共有1364名網友參加,其中男性占55.77%,女性占44.23%;36.54%參與調查者年齡在19-29歲之間,30.77%參與調查者年齡在30-39歲之間,21.15%參與調查者年齡在40-49歲之間,11.54%參與調查者年齡在50歲以上。
調查結果表明,當問及一天平均使用手機多長時間時,38.46%的人表示1小時以內,17.13%表示1-2小時,19.23%表示2-4小時,15.38%表示4-6小時,1.92%表示6-8小時,而另有7.69%則表示8小時以上。
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吃飯聊天、逛街、公交車上、躺在床上,無時不刻都在使用手機。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表示,若長時間手機通話,又長期使用手機,特別使用劣質手機,電磁場超標狀況下,頭部健康會受到影響和危害,可導致頭痛、頭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專家提醒,切勿長時間用手機聊天,手機通話須長話短說,每次通話應不超過6分鐘。

調查結果表明,平時手機擺放位置,48.08%的人選擇褲兜,11.54%選擇上衣兜,40.38%選擇手提包。
專家指出,將手機裝在褲兜衣袋,掛在腰間或胸前都是不恰當的行為。手機若常裝在口袋、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機能,若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定影響。所以,不使用手機時,應把手機放在一邊,外出時應放在提包里。

調查結果表明,82.69%的人選擇“直接聽”,而17.31%選擇“遠離頭部接通后再聽”。

調查結果表明,48.08%的人認為剛接通手機輻射最大,21.15%認為信號不好,17.31%認為通話中,11.54%認為撥號時,而另有1.92%認為待機時。
專家指出,手機信號剛接通時輻射最大,因為這時信號傳輸系統尚不穩定,處在最大工作功率,切記信號剛接通時的瞬間不要直接聽,應把手機放在離頭部遠一點的地方,幾秒種后再通話。另外,手機信號不好,聽不清對方講話時,說明此時手機距離基站遠,手機的發射功率很大,應盡量不用或短時間使用。手機充電時不應接打電話,因為充電時的輻射也比平時高數十倍。此外,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話,會造成手機的信號隨著身體起伏而出現強弱變化,因為身體狀態和位置不斷地變換,尤其在上下樓梯時,此時會產生較強的瞬時電磁場,對頭、手健康不利,如在行走中有外來電話非接不可,應停下腳步去接聽。

調查結果表明,晚上睡覺時手機狀態,34.62%的人表示不關機放在枕邊,34.62%表示不關機放在別處,23.08%表示關機放在別處,7.69%表示關機放在枕邊。
專家表示,睡覺時不要將手機放置在枕邊或身體重要器官附近,手機輻射可延遲和減少睡眠,引起頭痛和混亂。若需調鬧鐘,可用真正的鬧鐘代替手機,讓手機遠離枕邊,關機睡覺最為合適。

調查結果表明,50.0%的人表示了解手機輻射的危害,而另有50.0%的人表示不了解。
專家指出,手機的電磁輻射可導致頭痛,頭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造成植物神經機能紊亂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等危害。另外,還可出現語言障礙,視力下降,平衡能力變差,并伴脫發,耳部紅斑,眼皮酸痛等癥狀,,但并非所有手機用戶都會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出現與環境,個人身體特質等許多因素有關。專家建議,手機使用者應采取有效的方式避免手機輻射帶來的傷害,如經常使用手機及長時間通話者,應使用耳機方式,在正常情況下使用耳機比使用手機頭部受到的輻射要小100倍以上。平時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胡蘿卜,海帶,油菜,卷心菜及動物肝臟等,有利于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增加機體抵抗電磁輻射污染的能力。
最后,專家特別提醒,手機雖然方便、快捷,但部分人不宜用或慎用,如心功能不全者、癲癇病患者、嚴重神經衰弱者、孕婦及乳母、白內障患者、甲亢和糖尿病患者、佩戴心臟起搏器和助聽器者、面神經麻痹者、未成年兒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