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11月16日,《滾蛋吧,腫瘤君》的作者熊頓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不久,微博又熱傳一19歲美發師因染發而患上淋巴癌,加上前不久,張藝謀電影《搜索》中因淋巴癌而引發一場悲劇的葉蘭秋。這一系列事件都與淋巴癌有關,那么,淋巴癌在中國發病為何如此之高,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淋巴癌的高發呢,淋巴癌有沒有治愈的可能?我們家庭醫生在線咨詢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中心羅榮城教授。
編語:11月16日,《滾蛋吧,腫瘤君》的作者熊頓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不久,微博又熱傳一19歲美發師因染發而患上淋巴癌,加上前不久,張藝謀電影《搜索》中因淋巴癌而引發一場悲劇的葉蘭秋。這一系列事件都與淋巴癌有關,那么,淋巴癌在中國發病為何如此之高,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淋巴癌的高發呢,淋巴癌有沒有治愈的可能?我們家庭醫生在線咨詢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中心羅榮城教授。
11月16日,有“中國版高木直子”之稱的漫畫家熊頓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時年30歲。這條令人悲傷的消息在當天晚上20時54分,由她的友人發布在熊頓的微博上:“項瑤,我們親愛的熊頓,已于今天17時25分離開。感謝這么長時間以來大家對她的支持與關愛。愿她在天堂還像以前一樣快樂,安好。”之后這條微博被網友大量轉發,震驚之余,網友更以樂觀平和的態度表達紀念之情,他們相信,天堂里不會再有腫瘤君。
武漢有名19歲的美發師小伙子已經確診為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當地醫生提醒頻繁接觸染發劑者須特別警惕。有報道稱,染發與癌癥之間確實“有關系”,只是染發的風險究竟有多高,與癌癥之間的關聯度有多大還無法明確。醫生提醒,在明確兩者關聯度之前,應當盡量避免、盡量少用。
據羅榮城教授介紹,現在通常所說的“淋巴癌”,醫學上其實被稱為“淋巴瘤”。惡性淋巴瘤根據其病理特點分為兩種:霍奇金淋巴瘤和費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費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約占中國淋巴瘤患者的80%,成為發病率增長最快的血液系統腫瘤,而霍奇金淋巴瘤只占15%~20%。
羅榮城教授說:“任何年齡都可能得淋巴瘤,但主要還是以20~40歲人居多,40歲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年齡高峰。”我國經標準化后淋巴瘤的總發病率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城市發病率高于農村。目前全球惡性淋巴瘤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呈低齡化趨勢,其發病率已躍居第九位,每年以4%至5%的速度增加,已成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腫瘤。羅主任還詳細的介紹了我國淋巴瘤發病比例,現在在我國,淋巴癌的發病率約為3.5/10萬,新發患者每年約4.5萬人,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
主觀因素:1、一個人的性格因素。一個人如果太爭強好勝,會加重身心的負擔,從而身體各種免疫力就會降低,因此,淋巴瘤發病的幾率就會高。2、周圍朋友圈和家庭圈子是否祥和也是淋巴瘤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周圍圈子感情融洽很祥和,那么得淋巴瘤的幾率會小很多,反之,幾率就會大很多。3、個體的生活習慣。一個經常熬夜,睡得少的人患淋巴癌的幾率高。另外,吸煙等也可能導致淋巴瘤發病幾率增高。
客觀因素:1、淋巴瘤目前確切的病因尚不明確,但其發病常常與病毒感染有關。如上呼吸道的EB病毒,T細胞病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2、長期情緒壓抑、過度緊張、壓力過大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也可能成為淋巴瘤高發的因素。3、羅榮城教授特別強調燈光因素對淋巴癌的發病影響。經過國際的一項調查得知,光污染是一種嚴重的致癌因素。因此,羅主任建議人們最好關燈睡覺,一方面有利于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節約資源。4、長期普遍接觸化學物質,如砷、苯等化學物質可導致淋巴癌發病增多。5、免疫缺陷、環境致癌物、電離輻射等也可能是導致淋巴癌發病的病因。
遺傳的傾向性:羅教授說:“遺傳性與遺傳傾向性有明確的區別,遺傳傾向性是指孩子從父母基因中遺傳得來的一種易感基因,這種易感基因更容易發生某種疾病。某些腫瘤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性,如果父母都得了某種腫瘤,那么子女得這種腫瘤的幾率就會高于那些父母沒有得這種腫瘤的人群。但淋巴瘤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遺傳傾向性。”
淋巴瘤發生在人類身上任何部位,體表淋巴結、縱膈、咽部、鼻腔、腹部、胸部、皮膚、骨髓等等,所以在臨床上容易出現誤診。面對我國高發的淋巴瘤現狀和復雜的發病部位,羅榮城教授主要介紹了四個方法提高淋巴瘤確診率:1、臨床特征。臨床特征主要是無明顯原因的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2、病理活檢。病理活檢是惡性淋巴瘤的金標準,也是淋巴瘤分子分型和個體化治療的重要依據。惡性淋巴瘤有很多亞型,目前它的分類已經從單純組織細胞學分類到結合免疫學表型、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特征等階段。各個不同的亞型治療的策略和方案不一樣,所以根據其分子分型不同選擇不同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是當今最好的醫學模式。采用流式細胞、免疫組化、FISH和基因檢測等技術達到準確分型是取得好療效的前提和保證。3、影像學診斷。CT、MRI、PET-CT、超聲內鏡等對了解腫瘤侵犯部位程度、臨床分期、療效觀察和發現復發病灶都有重要意義。4、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骨髓功能和骨髓象、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等。
“淋巴瘤的分期沒有早、中、晚之分,只有低、中、高位之說。”羅榮城教授如是說。淋巴瘤不是一種局部的病,而是一種全身的病。淋巴瘤治療最怕的是治療無反應,治療出現反彈。羅榮城教授給我們舉了一個反彈的病例: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播羅京不行患了淋巴瘤,他的預后指標Ki67高達70%~80%,這種分子分型預后很不好,他經過骨髓移植后剛開始療效很好,但沒多久病情就出現了反彈,就是因為反彈,才導致了羅京出現無法挽回的地步。
羅榮城教授還介紹了淋巴瘤分位的幾個主要高危的指標:病理分型、分子分型、腫瘤病灶大小及侵犯范圍、對治療的反應、結外器官是否侵犯、年齡和腫瘤標志物(乳酸脫氫酶)等。羅榮城教授稱,如果淋巴瘤出現上面多個指標就是高危型淋巴瘤,越高危就越難治療。反之,出現越少,就可能是低危型淋巴瘤,預后越好。另外,60歲以上的人得淋巴瘤是比較高危的淋巴瘤。
羅榮城教授特別指出,淋巴瘤可治愈。但是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愈率不同: 1、非霍奇金淋巴瘤(HD):淋巴細胞為主型最好,5年生存率可高達90%;淋巴細胞削減型最差,5年生存率低于30%;Ⅰ、Ⅱ期5年生存率大于90%;IV期5年生存率31.9%;有癥狀者較無癥狀者預后為差,兒童及老年較中青年差,女性治療優于男性,有細胞增高、淋巴細胞減少、低血紅蛋白、低白蛋白情況者預后較差。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類型較重要,彌漫型淋巴細胞分化好者,6年生存率61%,彌漫型淋巴細胞分化差者,6年生存率42%;淋巴母細胞型,4年生存率30%。淋巴癌治愈率和生存時間除了與患者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有密切關系外,還與PS評分、對治療藥物的反應、治療策略和支持治療強度密切相關。總的來說,進展期的惡性腫瘤患者主要以全身化療為主,5年生存率可達30%~85%不等。
因為淋巴瘤發病原因多樣,發病部位也多樣,所以淋巴瘤的治療也是一個多樣化的選擇過程。需要對癥下藥,才能起到較好的療效。一般來說,化療或生物靶向治療聯合化療的生物化療模式是淋巴瘤的首選方法。
羅榮城教授稱,正是因為淋巴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手術往往不是淋巴瘤治療的首選治療,所以必須要嚴格控制手術指征,尤其是對于那些手術治療的患者有許多需要注意。羅主任還提醒那些對于有手術適應癥的患者,術后也應根據不同細胞分型或分子分型來選擇化療、放療、生物化療等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案。同時,也要重視強化治療和維持治療,以防復發,還要密切隨訪定期復查,以及時發現腫瘤的復發,及時給予干預,改善患者的生存預后。 羅榮城教授最后指出,對于CD20陰性的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單抗就沒辦法發揮作用,仍需要采用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生物靶向藥物也并非沒有副作用,利妥昔單抗發生的最嚴重的毒性反應的概率仍有10%,不容忽視。另外,生物制劑大多價格較昂貴,這也限制了生物制劑的普及應用。
羅榮城教授介紹稱,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模式,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因素兩個方面著手預防淋巴瘤的發病。社會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問題、經濟條件、生活水平、醫療衛生條件、社會福利水平、生活事件、疾病認識程度、社會支持及人與人情感交流水平等。心理因素則包括患者的認知、情緒、個性特征、應對方式等。
羅榮城教授認為腫瘤的預防分為三級,淋巴癌預防也要啟動三級防護:
一級預防:主要是病因預防。病因預防第一是要避免接觸那些已知的可能導致惡性淋巴瘤的病因。比如避免接觸苯砷等化學物品。農藥、避免接收X線輻射源,治療幽門螺桿菌,避免感染HIV等等。病因預防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心情郁結,不懂自己減壓是誘發各種疾病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因此,對腫瘤而言,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能夠一定程度上遠離疾病纏繞。疾病預防第三是醫院方面。醫院應該對老百姓多進行發病治病的義務宣傳,使人們對腫瘤早期臨床表現有所了解,提高警惕性。發現問題及時就診,提高腫瘤早期診斷率,也可以增加早期干預和治療淋巴瘤的機會。
二級預防:“三早”預防。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止或減緩疾病發展而采取的措施。淋巴瘤發病病因不完全清楚,因此要完全做到一級預防是不可能的。淋巴瘤發病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因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并給予早治療是可行的。羅主任介紹主要可以采用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等方法實現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的效果。
三級預防:臨床正規治療。三級預防可以防止傷殘和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對癥治療和康復治療措施。
羅榮城教授特別指出,三級預防是促進健康的首要和有效手段,也是現代醫學為人們提供的健康保障。建議患者要積極的利用起來,遠離淋巴瘤和其他癌癥的困擾。
腫瘤生物與免疫治療、化療、放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微創治療等方面有較深造詣,是我國腫瘤生物治療、多學科綜合治療和循證醫學模式的積極倡導者和開拓者...查看更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富貴人”深受胰腺癌的折磨為什么胰腺癌容易戀上富貴之人,我們家庭醫生在線邀請了復大醫院營養室臨床營養科張志凱醫生來給我們講講胰腺癌與飲食的關系..
編輯:寧果容
主編:張炯光 監制: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