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向耘 副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患者您好,你的孩子有可能和缺鈣有關系,,可以服用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和丐立得復方碳酸鈣顆粒,效果比較好的。補鈣和補維生素D必須同時補,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人體吸收的載體,沒有維生素D再多的鈣也不吸收,鈣之緣片內含維生素D,使人體對鈣離子吸收能成倍,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9-01-11 09: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德廣 副主任醫師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
骨科
-
你好,如果排除外傷等,屬于兒童的生長痛的可能比較大。 生長痛指3歲到12、13歲之間的兒童無任何外傷史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活動正常。疼痛通常發生在黃昏前后,過度運動、疲勞可使癥狀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次日清晨疼痛消失。 發生生長痛的原因,一是兒童在這個時期身高增長很快,每年可長高7-8公分。由于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健、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二是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為了抵消脛骨內彎造成的下支持力重線不正,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隨著小兒的長大,大部分小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畸形得以矯正,不會引起任何疼痛。而少數小兒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沒有及時矯正,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故出現疼痛。三是白天小兒活動量大,時間一長,肌肉容易出現疲勞、疼痛,學齡期兒童正是天真爛漫、不知疲倦的時候,大量的活動必然引起酸性代謝產物如乳酸的堆積,也會引起肌肉的酸痛。不可否認,有些小兒在這段時間會缺鈣,但是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因為生長痛的原因不在骨頭,而是軟組織疲勞。而且,學齡期兒童的鈣吸收主要應通過食物獲得,如牛奶、骨頭湯、綠色蔬菜、蝦、貝類等,食補的效果遠遠優于藥補。過多的鈣制劑,兒童并不能很好地吸收。
2017-01-16 17:05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小孩子膝關節痛大致有三方面原因。常見的有:1.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這是兒童時期的一種常見病,表現為腿痛、跛行,由于受閉孔神經支配分布,大多數孩子主訴膝關節疼痛,但病變部位主要在髖關節。已知的原因按引起的頻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上呼吸道感染,特別是起病前半個月左右時間的上呼吸道感染;創傷;和原因不明。治療上病變輕的孩子可以采用保守治療,臥床休息,禁止負重行走,大部分病兒可以在3-5天恢復正常,但為防止復發,一般主張休息兩周,對于病程超過一周和臨床癥狀較嚴重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進行住院牽引治療。2.生長性疼痛:生長性疼痛是孩子生長最旺盛前期的一種生理性反映。生長性疼痛多發生在夜間睡眠期間,疼痛部位主要在大腿和小腿。疼痛的感覺大多數為酸痛,個別生長性疼痛的孩子疼痛較重,還可能伴有小腿抽筋。對于生長性疼痛的發生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多數認為和運動過量有關。對于生長性疼痛的處理,可每天用手進行局部按摩2次,每次15分鐘,以緩解自覺癥狀;以及補鈣治療。3.外傷性疼痛,如肌肉拉傷或骨折,一般有外傷史。你孩子的癥狀估計是生長性疼痛如果長期疼痛最好到醫院診治。 點擊這里查看我的門診時間
2014-01-19 20:1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復健康!下面我來給你談談“小兒生長痛(腿痛)”的問題。 生長痛多發生在學齡期前后的小兒生長發育快的春季,主要與這一時期兒童活動量相對增多,長骨生長較快,局部肌肉筋腱生長發育不協調有關。生長痛主要表現為肢體的疼痛,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特點是一般較輕,多為雙側性,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可達數月或更久,疼痛時間多發生在下午和晚間,經一夜休息就會消失。生長痛是一種生理性疼痛,是暫時的,過一個時期就會好的,不必治療。 由于生長痛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有些家長往往把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腿部疼痛當成生長痛,以至耽誤了這類疾病的治療。疼痛與生長痛類似的疾病有以下幾則: 1)生長痛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隨著幼兒生長發育會自行消失,當孩子發生腿痛時,急請與以下幾種腿痛時區別,以免延誤治療: 1.一過性髖關節骨膜炎 它的癥狀是突發性腿痛,晨起后突然不會走路、不能站立、孩子沒有明確的外傷史,有時還有發燒等癥狀,醫生檢查能發現髖關節活動受限,X線檢查髖關節正常,少數患兒髖關節腫脹。此病經熱敷,臥床休息1--2周,口服牛磺酸、維生素B1治療。 2.結核性髖關節炎 此病多見于學齡前小兒,發病較緩慢,以單側多見。疾病早期患側肢體酸痛,因此小兒在走路時步態發生改變,以后疼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被痛醒,此為本病的主要特征。 3.股骨頭壞死 此癥起病緩慢,疼痛較經,逐漸出現跛行,發病前數周常有過外傷,髖關節X線正位片可顯示患則股骨頭變小,此癥需及時治療,延誤可造成髖關節脫位后致殘。 4.骨軟骨炎 這是一種無菌性局部缺血營養障礙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好發于小兒大腿根部。此病的發病以男孩為多見,考慮與活動過度致局部損傷有關。多數病兒為單側性病變,疼痛呈逐漸進行性加重,病側肢體外展活動受限,活動后可使疼痛加重,常呈跛行。 5.骨關節化腕性炎癥 如有關節紅腫、發熱,可作血常規化驗幫助確診。 6.骨腫瘤 癥狀為骨關節持續疼痛,伴跛行,腫脹。下肢關節扣擊有痛感,應做進一步檢查確診。 7.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癥狀為四肢關節游走性疼痛,查血沉、抗鏈“O”,類風濕因子等可確診。 8.小兒腿痛還要注意是否X型腿或O型腿 如果患兒雙膝外翻(X型腿)或膝內翻(O型腿)均可因畸形造成疲勞性腿痛,X型腿或O型腿應及時矯正。 2)凡遇小兒腿痛,家長應注意是否為持續性疼痛,有無跛行和骨關節畸形,關節有無腫脹,如無上述癥狀,僅是間歇性腿疼,那么即使患兒哭鬧不安,也不用過份緊張。 另外,化膿性關節炎也好發于幼兒的髖、膝關節等部位,患者多有關節腫脹、劇痛、活動障礙等癥狀;骨軟骨瘤亦多見于兒童,好發于四肢長骨的干骺附近;骨肉瘤也好發于青少年,疼痛為主要癥狀,局部可出現腫脹;急性白血病是兒童易患的嚴重疾病,患者常出現骨關節腫脹和壓痛,另外還有損傷、先天性疾患、姿勢性缺陷等多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與生長痛相似的疼痛癥狀。不過,這些疾病引起的病性疼痛,都與生長痛的特點相反,活動時疼痛加重,甚至活動受限,但休息時疼痛減輕,應注意區別對待。家長若不能辨明孩子出現的莫名疼痛,應帶孩子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斷。 小兒生長痛可以服用維生素C、牛磺酸,一些低鋅的幼兒可適當補鋅,這些都可緩解癥狀,經常腿疼的幼兒,其父母應注意不應讓幼兒過量運動。運動后為幼兒做適當按摩和用熱水泡雙足都可避免發作,天氣冷時應注意下肢的保暖,不要受涼。一般過了六、七歲,患兒即痊愈。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14-01-16 20:1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生長痛多發生在學齡期前后的小兒生長發育快的春季,主要與這一時期兒童活動量相對增多,長骨生長較快,局部肌肉筋腱生長發育不協調有關。生長痛主要表現為肢體的疼痛,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特點是一般較輕,多為雙側性,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可達數月或更久,疼痛時間多發生在下午和晚間,經一夜休息就會消失。生長痛是一種生理性疼痛,是暫時的,過一個時期就會好的,不必治療。由于生長痛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有些家長往往把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腿部疼痛當成生長痛,以至耽誤了這類疾病的治療。疼痛與生長痛類似的疾病有以下幾則:1)生長痛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隨著幼兒生長發育會自行消失,當孩子發生腿痛時,急請與以下幾種腿痛時區別,以免延誤治療:1.一過性髖關節骨膜炎它的癥狀是突發性腿痛,晨起后突然不會走路、不能站立、孩子沒有明確的外傷史,有時還有發燒等癥狀,醫生檢查能發現髖關節活動受限,X線檢查髖關節正常,少數患兒髖關節腫脹。此病經熱敷,臥床休息1--2周,口服牛磺酸、維生素B1治療。2.結核性髖關節炎此病多見于學齡前小兒,發病較緩慢,以單側多見。疾病早期患側肢體酸痛,因此小兒在走路時步態發生改變,以后疼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被痛醒,此為本病的主要特征。3.股骨頭壞死此癥起病緩慢,疼痛較經,逐漸出現跛行,發病前數周常有過外傷,髖關節X線正位片可顯示患則股骨頭變小,此癥需及時治療,延誤可造成髖關節脫位后致殘。4.骨軟骨炎這是一種無菌性局部缺血營養障礙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好發于小兒大腿根部。此病的發病以男孩為多見,考慮與活動過度致局部損傷有關。多數病兒為單側性病變,疼痛呈逐漸進行性加重,病側肢體外展活動受限,活動后可使疼痛加重,常呈跛行。5.骨關節化腕性炎癥如有關節紅腫、發熱,可作血常規化驗幫助確診。6.骨腫瘤癥狀為骨關節持續疼痛,伴跛行,腫脹。下肢關節扣擊有痛感,應做進一步檢查確診。7.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為四肢關節游走性疼痛,查血沉、抗鏈“O”,類風濕因子等可確診。8.小兒腿痛還要注意是否X型腿或O型腿如果患兒雙膝外翻(X型腿)或膝內翻(O型腿)均可因畸形造成疲勞性腿痛,X型腿或O型腿應及時矯正。2)凡遇小兒腿痛,家長應注意是否為持續性疼痛,有無跛行和骨關節畸形,關節有無腫脹,如無上述癥狀,僅是間歇性腿疼,那么即使患兒哭鬧不安,也不用過份緊張。另外,化膿性關節炎也好發于幼兒的髖、膝關節等部位,患者多有關節腫脹、劇痛、活動障礙等癥狀;骨軟骨瘤亦多見于兒童,好發于四肢長骨的干骺附近;骨肉瘤也好發于青少年,疼痛為主要癥狀,局部可出現腫脹;急性白血病是兒童易患的嚴重疾病,患者常出現骨關節腫脹和壓痛,另外還有損傷、先天性疾患、姿勢性缺陷等多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與生長痛相似的疼痛癥狀。不過,這些疾病引起的病性疼痛,都與生長痛的特點相反,活動時疼痛加重,甚至活動受限,但休息時疼痛減輕,應注意區別對待。家長若不能辨明孩子出現的莫名疼痛,應帶孩子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斷。
2014-01-11 20: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邇東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常見的有:1.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這是兒童時期的一種常見病,表現為腿痛、跛行,由于受閉孔神經支配分布,大多數孩子主訴膝關節疼痛,但病變部位主要在髖關節。已知的原因按引起的頻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上呼吸道感染,特別是起病前半個月左右時間的上呼吸道感染;創傷;和原因不明。治療上病變輕的孩子可以采用保守治療,臥床休息,禁止負重行走,大部分病兒可以在3-5天恢復正常,但為防止復發,一般主張休息兩周,對于病程超過一周和臨床癥狀較嚴重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進行住院牽引治療。2.生長性疼痛:生長性疼痛是孩子生長最旺盛前期的一種生理性反映。生長性疼痛多發生在夜間睡眠期間,疼痛部位主要在大腿和小腿。疼痛的感覺大多數為酸痛,個別生長性疼痛的孩子疼痛較重,還可能伴有小腿抽筋。
2014-01-07 20: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樂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如果排除外傷等,屬于兒童的生長痛的可能比較大。生長痛指3歲到12、13歲之間的兒童無任何外傷史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活動正常。疼痛通常發生在黃昏前后,過度運動、疲勞可使癥狀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次日清晨疼痛消失。建議給孩子補鈣。
2014-01-07 1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