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今年32歲,結節性硬化癥
我弟弟今年32歲,結節性硬化癥,前兩天腎外有點出血,現血被止住,但是老高燒不退,檢查各項指標均沒有大問題,請問專家該怎么辦?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一般這種情況以支持療法為主,停用毒性藥物,注意營養,處理并發癥,要尊醫囑.
2016-03-19 20: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來講,肝硬化以支持療法為主:停用毒性藥物,注意營養(包括維生素的補充),處理并發癥.針對改變膠原產物的特異性治療還有評估,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降低前膠原mRNA水平和抗炎作用,青霉胺能干預膠原的交叉連接,秋水仙素能抑制膠原微管的聚會作用,他們都正被用于肝硬化的治療.但皮質類固醇激素和青霉胺應用毒性較大.肝硬化飲食的調理也是很重要的對于代償期肝硬化,對飲食要求較寬,宜選擇富于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含粗纖維特別多的蔬菜,如韭菜,豆芽等都不宜,此類食物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失代償期則因胃腸道充血,消化不良,以柔軟,高熱量,易消化,少產氣的食物為主,每餐約7成飽為宜.無干性腦病者,每日可給予蛋白質100g左右.少量脂肪和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的素食.代償期和先代償期肝硬化均不宜食用有升發性的食物,如公雞,鯉魚,忌食酒,霉變食物,生硬,麻辣刺激食物.如果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采納,感謝你對我們的支持.
2016-03-19 11: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又稱結節性硬化癥,主要表現顏面部皮脂腺瘤,癲癇,智力不足及眼部視網膜等處的病變.亦可有顱骨鈣化,或合并心腎骨等部位的腫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診斷方面具有皮脂腺瘤,智力低下,和癲癇三種主征者,既可以肯定診斷.然而臨床上不一定三種主征同時出現,皮脂腺瘤,幾乎見于所有患者,眼底病變常在確診為皮脂腺瘤后,眼科會診才發現.在內臟損害中,以腎腫瘤和囊腫最常見,其次為心臟橫紋肌肉瘤,肺癌和甲狀腺癌.本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可以見于散發病例,本病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對癥治療可以控制癲癇發作,嬰兒痙攣可以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應用脫水降顱內壓藥物,腦脊液循環受阻者可以給予手術治療,面部出現皮脂腺瘤可以進行整容手術.建議繼續查明高熱的原因,除了盡快降低體溫外,應注意給予重點查是否有合并腎臟疾病,可以查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并給予積極對癥處理,要針對病情具體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高熱持續不退,建議住院系統查明原因
2016-03-19 07: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結節性硬化癥,主要表現顏面部皮脂腺瘤,癲癇,智力不足及眼部視網膜等處的病變.亦可有顱骨鈣化,或合并心,腎,骨等部位的腫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臨床表現:1,皮膚改變主要為顏面部皮脂腺瘤.2,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表現為癲癇和智力減退.3,眼部改變最常見為視乳頭及視網膜結節. 診斷:具有皮脂腺瘤,智力低下和癲癇三種主征者,即可肯定診斷.然而臨床上三種主征不一定同時出現.皮脂腺瘤,幾乎見于所有患者;眼底病變常在確診為皮脂腺瘤后,眼科會診時發現. 治療:目前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對癥治療如控制癲癇發作,嬰兒痙攣可用ACTH治療;應用脫水劑降顱內壓,腦脊液循環受阻可手術治療,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術.
2016-03-19 07: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結節性硬化無遺傳能否治愈? -
Q: 結節性硬化癥等同于癲癇嗎 -
Q: 結節性硬化癥屬于癲癇嗎? -
Q: 結節性硬化癥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
Q: 結節性硬化癥怎樣進行診斷檢查 -
Q: 結節性硬化病患者應做哪些檢查? -
Q: 腦結節性硬化應如何應對 -
Q: 腦結節性硬化的易發人群包括哪些? -
Q: 腦結節性硬化是否一定需要手術治療 -
Q: 孩子腦結節性硬化對智力影響程度如何?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結節性硬化癥? 結節性硬化病(tuberous sclerosis)又稱Bourneville病、Pringle病、Bourneville-Pringle母斑癥、結節性腦硬化綜合征、彌散性皮脂腺腺瘤、中樞性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現為面部有蝴蝶血管痣、輕度癡呆和癲癇發作。無特效治療。它有皮膚損害、智力缺陷、癲癇等三大特征。此病在許多器官中都有變化,屬于錯構瘤樣增生。發病率為l/10萬,患病率為5/10萬,男女之比約2:1。國內迄今已有多起報道,共四百余例,發病多在7歲前,作者50年代所見3例,有2例也在7歲前以癲癇發作起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