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歲男童患兒童抽動癥,治療相關疑問求解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7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孩子從今年春天(3月)開始發現有“清嗓音”的“毛病”,繼而發展到“抽動鼻子”,后來自動好轉,但是感冒和考試時又加重。尤其在說話前,總有“抽動鼻子”的習慣。以前認為是孩子的壞毛病,主要是教育甚至喝斥。放假后又好轉了,但是到親戚家住了一段時間天天長時間打電腦游戲,癥狀又加重。今天8月初帶他到兒科檢查,確診為兒童抽動癥,服用“硫必利”(早晚各半片),2周后癥狀減輕,但是偶爾又有別的小毛病出現--“噘嘴”、“點頭”。在服用“硫必利”的同時,醫生還建議服用“新硒寶”等營養藥。醫生建議長期服用西藥。請問長期服藥是否會有很大副作用,例如“反應遲緩”、“肥胖”等?是否中西結合治療效果會更好?有什么比較好的中西藥可以使用?所有癥狀消失了,是否還需要服藥?目前我的孩子癥狀比較清,如果不仔細觀察,表現不是很明顯,“抽鼻子”動作的幅度也比以前小很多。知道問題后,我和我先生盡量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的環境,有什么小敲門可以幫助孩子盡快走出病癥?由于工作變動,這學期(9月)孩子要轉學到外地新學校,我們非常期望孩子能盡快適應新環境,不要因為這些小動作,使孩子受到傷害,期盼您的答復謝謝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5個月病史:無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兒童抽動癥是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心理干預等。家長關心藥物副作用、中西醫結合療效、停藥時機、康復竅門及轉學適應等問題。 1.藥物副作用:長期服用硫必利等西藥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如嗜睡、乏力、胃腸道不適等,但并非一定會出現“反應遲緩”“肥胖”等。個體差異較大,需密切觀察。 2.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治療可能有更好效果。中藥方面,菖麻熄風片、靜靈口服液等有一定幫助,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停藥時機:癥狀消失后是否停藥,需綜合評估,包括癥狀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復發風險等。一般不建議擅自停藥。 4.康復竅門:營造輕松環境,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 5.轉學適應:提前與新學校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情況,給予理解和支持。 兒童抽動癥的治療和康復需要家長、醫生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要保持耐心,積極配合治療,關注孩子的身心變化,幫助孩子盡快恢復健康。
2025-02-10 09: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目前治療抽動癥有中西醫之分,西醫應用西藥治療抽動癥,一般采用抗精神病或者抗癲癇藥物,療效不那么令人滿意,治愈率低而且停藥容易復發,副作用也多,所以更多的家長希望了解中醫是如何治療抽動癥的,中醫治療抽動癥效果如何,是否安全。中醫治療疾病講求對因治療,就是我們常說的從病根治療。中醫認為,抽動癥的發生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稟賦異常因素是:母親妊娠期間身患疾病、精神狀況不良、曾用藥物及出生難產、早產、剖腹產、小兒顱腦外傷或缺血、缺氧等,導致兒童先天不足,身體虛弱,陰陽失調。后天不利因素有:飲食不當可造成小兒氣血虧虛、陰陽偏盛偏虛,筋脈失養;情志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氣郁結,肝郁日久,化火動風,或情志過極,陽亢無制,均可造成氣血逆亂,陰陽失衡,筋脈失養,則攣急而自動。總之,先后天塬因造成機體陰陽失衡,筋脈失養,收縮失制是抽動癥發生的病因.中藥治療抽動癥療效顯著、從病因上治療疾病、不易復發、無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療抽動癥的不錯選擇。
2016-03-03 15: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家長和老師怎樣正確對待兒童抽動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家長或老師碰到這種情形,切莫責怪孩子,因為越責怪越強制他就越感到緊張,不自主動作亦就越頻繁,孩子會漸漸變得膽小、自卑。2.幫助孩子排除緊張感和恐懼感。家長要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讓孩子生活在平靜和自信的氣氛中。無論他的動作如何使人生氣,既不要注意他的樣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3.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興趣的游戲和活動,轉移其注意力。另外,要啟發孩子建立住處從事適當的體育活動,體育活動會幫助孩子擺脫自己的封閉狀態,振作精神,完全放松。4.對極少數頑固性抽動癥的孩子,家長要幫助他們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動行為,可以采用正強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動行為有一點減輕,就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以強化孩子逐漸消除抽動行為。家長們不必為這種抽動擔心,更不要擔憂孩子長大會落下什么毛病,絕大多數孩子發生的習慣性抽動行為,可以采用正強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動行為有一點減輕,就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以強化孩子逐漸消除抽動行為。家長們不必為這種抽動擔心,更不要擔憂孩子長大會落下什么毛病,絕大多數孩子發生的習慣性抽動,對孩子的精神活動和身體健康并無影響,只要家長懂得怎樣去正確地對待孩子,孩子的抽動行為就一定會自行消失。目前認為,兒童抽動癥,癥狀較輕者,可自行緩解,一般不需服藥治療。如癥狀嚴重,可在醫師指導下采用藥物治療,以氟哌啶醇為首選藥物,約85%患兒可達明顯的療效,開始劑量為0.5-1毫克,每天2次,以后根據服藥效果調節劑量,同時并用安坦,可減少錐體外系反應的發生。
2016-03-03 12: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詳細的情況可以跟我說明一下,比較嚴重最好是去當地專科醫院找專家治療,也可以來西安。根據你的提問,需要中醫醫生辨證施治,不能盲目服用藥物。cxx
2016-03-03 11: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兒童抽動癥身體任何部位出現不自主、無目的、重復的、迅速的肌肉收縮。發病年齡以5-7歲為多見,男孩多于女孩其表現為眨眼、擠眉、皺額、吸鼻、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仿怪相等。有的患兒始終局限于身體的某一部位抽動,有的患兒抽動部位不固定,還有的患兒則是各個部位同時發生抽動。當抽動開始時,患兒本身能意識到,但無法克制這類兒童多數具有敏感、羞層、不合群、容易興奮和激動等特點,有些兒童同時還伴有遺尿、夜驚、口吃等癥狀。習慣性抽動的病因較多。有的起始時,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適感,產生保護性或習慣性的動作而固定下來,如眨眼動作,可因眼結膜炎或異物進眼引起;皺眉、皺額可因戴帽過小或眼鏡架不適合引起;搖頭或扭頸,可因衣領過緊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動作本身雖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腦皮層已形成了惰性興奮灶,因而可反復出現抽動動作。此外模仿別人的類似動作、心理刺激和軀體性疾病,也可以誘發本病。常見的心理刺激因素有:(1)受驚嚇,如突然受到狗的襲擊,過馬路時幾乎被車壓傷等;(2)慢性焦慮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長期生病,母親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對患兒的寵愛等。常見的軀體因素有: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癥。
2016-03-03 08: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