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16 天核黃疸經治療,母乳喂養得核黃疸幾率如何?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等):新生兒16天核黃疸500,輸白蛋白后第二天降為350,第三天降為220,母乳喂養,得核黃疸的幾率大嗎?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新生兒16天核黃疸500,輸白蛋白后第二天降為350,第三天降為220,母乳喂養,得核黃疸的幾率大嗎?曾經治療情況及是否有過敏、遺傳病史:無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 16 天出現核黃疸,經治療膽紅素水平有所下降,母乳喂養的情況下,得核黃疸的幾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膽紅素水平變化、母乳喂養方式、嬰兒自身代謝能力、是否存在基礎疾病、后續治療是否規范等。 1.膽紅素水平變化:目前膽紅素水平雖有下降,但仍需密切監測,若能持續穩定下降至正常范圍,得核黃疸的風險會降低。 2.母乳喂養方式:正確的母乳喂養頻率和量有助于膽紅素排出,但過度喂養或喂養不足都可能影響膽紅素代謝。 3.嬰兒自身代謝能力:個體差異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代謝能力強的嬰兒得核黃疸的幾率相對較小。 4.是否存在基礎疾病:若嬰兒存在感染、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基礎疾病,會增加核黃疸的發生風險。 5.后續治療是否規范:包括光療、藥物治療等,若能嚴格按照治療方案進行,可有效降低核黃疸的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雖然膽紅素水平在下降,但仍不能確定得核黃疸的具體幾率。家長應密切配合醫生監測膽紅素水平,規范治療,科學喂養,以降低風險。
2025-01-21 00: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病情分析: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的,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一般來說。新生兒黃疸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建議到醫院檢查,發現異常及時住院治療。
2016-02-17 17: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你好,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由于膽紅素沉積在基底神經節、腦干神經核而引起的腦損害。核黃疸可導致以后兒童期的智能發育遲緩,手足徐動樣大腦癱瘓,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和眼球向上凝視的麻痹,尚不明確減輕膽紅素腦病的程度是否能減輕神經系統的損害。沒有一種可靠的實驗能確定某一新生兒發生核黃疸的危險,一般如果出現黃疸積極的治療可以大大的降低核黃疸的發病率!祝寶寶健康!
2016-02-17 14:3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需要就醫指導使用營養藥物繼續進行治療的,這個時候需要注意檢查孩子的發育情況,需要遵醫囑進行
2016-02-17 14: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遺傳病? 人類遺傳病也稱基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人類生殖細胞或受精卵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而導致個體發育異常的臨床疾病。相應神經系統遺傳病(genetic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s)即指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缺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其不同于非遺傳性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