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預防針后反復發燒,什么原因,怎么辦?
星期天打了預防針(麻腮風,進口的那種),打之前好像有點輕燒,但我們沒量體溫,打了之后,星期一晚上開始發燒,最高37.8,吃了一包小才胡,最低降到了37度,星期二也就是今天去醫院,醫生說肺部沒有問題(上個月有患支氣管肺炎,打了10天吊針,我們怕肺炎反復),喉嚨也不紅腫,醫生說沒問題,我們就回家了。中午睡午覺,怕她熱,給她蓋得少了點,發現又開始燒,最高38.2,我們又去社區找另一個老醫生看了,醫生也說沒問題,小孩的精神還可以,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呼吸挺重的(我們感覺),現在只給她吃了小才胡,請問醫生您判斷是什么問題?是預防針引起的嗎?她這么越燒越高,一波比一波高,我們也很擔心,請問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賴克方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內科
-
孩子打預防針后反復發燒,可能是疫苗反應、著涼、疾病未愈、炎癥感染、免疫調節等原因。需要綜合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 1. 疫苗反應:部分孩子接種麻腮風疫苗后可能出現發熱,這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免疫反應。通常癥狀較輕,持續時間較短。 2. 著涼:蓋被過少可能導致孩子著涼,引起體溫升高。 3. 疾病未愈:上個月患支氣管肺炎,雖本次檢查肺部無問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疾病未徹底治愈的可能。 4. 炎癥感染:身體其他部位的炎癥感染,如泌尿系統感染、消化系統感染等,也可能導致發熱。 5. 免疫調節:孩子自身免疫系統在調節過程中,可能出現暫時的體溫波動。 孩子反復發燒,家長要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和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體溫持續升高或出現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可適當給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025-03-31 17: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這樣的情況可以多采取物理降溫處理,比如冷敷額頭,請針對提問者想得到的幫助,提供合理化指導意見,答非所問、敷衍式的回復,不計入獎勵統計!體溫超過38.5度可以采取布洛芬懸液藥物降溫處理,多喂開水,主要應該是抗病毒治療。
2016-01-28 04: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說的情況我看見了,一般小孩有炎癥發燒,就是住院也要有一段時間不會馬上好的,只要體溫慢慢減低就好的趨勢。你好,建議你1在醫院治療應該服從醫生的治療。2這期間應該多給寶寶多喝水,補充維生素,多吃水果和青菜。
2016-01-28 04: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歸結起來,應該從3個角度來探討,包括年齡因素、營養因素和習慣因素.1、年齡:年齡是影響抵抗力最重要的原因,年幼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能借胎兒期通過臍血輸入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對抗感染,此類球蛋白在出生后逐漸代謝,到4個月的時候含量已經不足,直到6個月的時候,嬰兒本身免疫球蛋白才逐漸上升,在6歲以后追上成人的水準.細胞免疫方面,兩歲以下的孩子,T淋巴球功能不足,對于包著夾膜的細菌,無法消滅,因此若感染到這一類細菌(例如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病程會快速惡化成腦膜炎、敗血癥.所以,幼小的孩子在和環境中的病原體對抗時,落居下風就不足為怪了.一個正常的孩子,在他前10年的生命中,估計會得到100次的感染性疾病,平均一年之內有6~10次罹患感染癥.2、營養:飲食的目的是讓身體獲得各種營養素,而營養素與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飲食、營養、健康3方面息息相關.身體健康與否,不是與生俱來、靠運氣,而是可借正確的飲食來達到.孩子厭食、偏食,抵抗力會下降.研究證明嬰兒缺乏蛋白質、維生素、鈣質、鐵質等,會出現免疫功能差.3、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和衛生習慣,能影響前述免疫和營養因素.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現代生活的孩子悶在家里的時間太多,活動量不足,應該多帶寶寶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有氧運動可以大大提升白血球殺菌的能力,當然最需要提醒的是自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注意小孩的冷熱,不要穿得太厚太熱,要讓他有適當的耐寒鍛煉.不要只想著小孩冷,而更重要的是隨時要注意不要讓小孩熱著了.出汗多的小孩,是會經常感冒生病的.如何提升抵抗力?方法如下:1、喂食母乳: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可增強嬰幼兒抵抗力.一般認為喝母乳的嬰幼兒較少生病,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防止細菌、病毒入侵體內的免疫物質IgA抗體.除此之外,還含有能培養腸內益生菌的比菲德氏因子、有殺菌功效的乳鐵蛋白、溶菌酵素、白血球等,許多保護身體的物質.2、預防接種: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沒有免疫力的孩子都應接種疫苗.目前常規預防接種可以提升嬰幼兒對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肝、結核病、小兒麻痹癥、麻疹的免疫力.自費疫苗接種可以選擇水痘、腮腺炎、風疹、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疫苗,以降低寶寶被感染的機會.3、均衡飲食: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任何年齡的人都要注意飲食,以維持生命、預防疾病.均衡飲食是指進4大類食物,包括5谷類、肉類、蛋豆類、蔬菜瓜果類及其他食物,每天的食物都應包括這4類食物,并注意份量的適當.蔬菜瓜果類可以供應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及防止便秘,多吃無妨.4、適度運動:任何動作都應該從嬰幼兒的安全考慮,所以絕對不可做出任何超過嬰幼兒能力的運動.不要因做體操而造成嬰幼兒的不適,最好的時間,是在兩餐之間.時間太短的健身效果不好,時間太長則會使嬰幼兒太累,所以建議每次進行20分鐘左右較適當(但要視嬰幼兒的狀況做彈性調整).多進行戶外運動,接受日光照射,每人每天曬太陽20分鐘,就會自己合成維生素D一天的需要量.5、正確洗手:嬰幼兒是探索期,雙手到處摸,將東西送進嘴里是司空見慣的事.凡是傳染性的疾病,都是接觸口鼻入侵,所以洗手可以在第一關就排除病原,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日常生活養成好習慣:人類的抵抗力來自多重因素,若要強化抵抗力,應該也是要從多方面入手,吃單一食品求強身,作用大不到哪去,為人父母者不用迷信健康食品的效能.如果您的小孩有經常生病的困擾,請用耐心和毅力.就以上所提到的幾個方向去探討原因,并且在日常生活保健中養成好習慣.伴隨著孩子成長發育,免疫力會改善,許多體弱多病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后便無病無痛,父母親只要觀念正確、持之以恒,寬心樂觀期待孩子的成長與茁壯吧!若想讓孩子健康,最好的做法還是要鼓勵孩子多運動,并均衡攝取營養,且需適度休息,吃飽、睡好、多運動雖屬老生常談,但這卻是增加抵抗力的有效方法.怎樣提高兒童免疫力一是注意小孩的冷熱,不要穿得太熱,要讓他有適當的耐寒鍛煉.不要只想著小孩冷,而更重要的是隨時要注意不要讓小孩熱著了.有的小孩一直穿得多,就是冬天,也是整天汗濕衣服,成天穿著汗濕的內衣,他怎么會不感冒呢.古人云:“要讓小兒安,必得3分饑與寒”,就是這個道理.2是活動后發熱時要及時松衣,不要汗濕衣服.育兒要求:應在小孩3歲上幼兒園之前,教會小孩自己穿衣,脫衣.如果汗濕衣服后,應及時更換干內衣,不要讓小孩成天穿著汗濕的內衣.3歲以下的小孩,由于體溫調節功能尚未健全,他們的體溫調節完全是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熱了就會出汗而達到降溫的目的.所以小孩汗多,完全是穿熱了引起的,絕大多數小孩不是因為疾病而出虛汗的.人在出汗后,表皮毛孔舒張,更易出現感冒的機會,有的小孩說是見不得風,見風后容易感冒,就是這個原因.經常這樣的話,抵抗力會明顯降低的.3是如果有感冒,要盡可能早的給點藥治療,不要延誤病情.中醫兒科認為:“小孩發病容易,變化迅速”,小孩出現感冒后,早一小時服藥與晚一小時服藥,所出現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長期接觸小孩的家長們,要學會觀察小孩是否有感冒的異常情況,發現有異常時就應及時作出處理.4是有病要一次性治愈,不要半途而廢.小孩發燒超過39℃時,應在2小時內將體溫降至38℃以下,體溫持續39℃以上超過2小時會引起大腦細胞受損,影響小兒智力.有的小孩感冒后出現扁桃腫大或咳嗽(支氣管炎),由于沒有一次性治愈,導致以后有感冒首先就表現為扁桃腫大或咳嗽,并很難徹底治愈,時間長了就會轉成慢性扁桃體炎和慢性支氣管炎.這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小孩經常生病,且不易治愈,容易損害抵抗力;2是經常用藥,在小孩體內,出現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用藥效果逐漸減弱.這種情況下,為了治好小孩的疾病,使用抗生素時,只有不斷地升級才有效,俗話說小孩用藥栽根就是這么回事.5是均衡膳食,加強營養,增強體質.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7種,即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維生素、膳食纖維.營養學家提出的“營養全面,比例合理,均衡膳食”及“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5谷雜糧要吃夠”,就很好地體現了膳食平衡的思想.同時還要戒除小孩隨意吃0食的不良習慣,0食有害,很多家長都明白的.不要為了心疼孩子,而只給予高營養的精制食品,那樣也會出現高營養性營養不良的.6是要訓練小孩自己的事自己做,要有相對獨立的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只有他自己掌握了什么時候冷該加衣,什么時候熱該減衣,并自已穿衣和脫衣,他才能自己掌握冷熱而減少感冒的次數.只有他自己吃飯,才會有吃飯的性趣,才會吃得多吃得好,才會有能保證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父母不要總認為孩子小而什么事都包辦代替,應從小就開始教育,越早越好.怎樣預防嬰幼兒感冒?每到季節交替或氣候變化時,許多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感冒.特別是嬰幼兒體質比較弱,一旦發生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微咳、咽部不適、發熱等,孩子家長就高度緊張,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往往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那么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呢?人體的呼吸道由上、下呼吸道組成.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鼻竇和扁桃體,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和肺.也就是說氣管以上的是上呼吸道.凡是上呼吸道發生的炎癥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有時醫生簡稱為上感,即感冒.感冒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90%以上的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如何預防感冒呢?1、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毒侵入是預防感冒的關鍵.平時應注意體格鍛煉,多在戶外活動,提高耐寒能力,接受陽光照射.2、合理搭配營養,均衡膳食,預防治療營養不良及佝僂病.3、在氣候變化注意增減衣服.不要只關心小孩的冷,更重要的是要時時刻刻注意小孩不要被熱著了.4、在季節交替時,不要帶小孩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2016-01-28 03: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孩子的這種情況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的或扁桃體炎有關的,建議你可以保持心情舒暢,多喝水,禁辣食才行的。可以直接輸液治療,并配合口服小柴胡顆粒等等為好。
2016-01-27 13: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寶寶支原體支氣管肺炎需復查嗎? -
Q: 支氣管肺炎輸水半月一定是支原體感染嗎? -
Q: 孩子的支氣管肺炎和肺炎有區別嗎? -
Q: 2 歲男童常見健康知識有哪些 -
Q: 支氣管肺炎患者服用順而寧是否有效? -
Q: 支氣管肺炎患者服用順而寧是否有效? -
Q: 怎樣有效治療支氣管肺炎 -
Q: 支氣管肺炎鼻前庭導管氧流量是多少? -
Q: 如何治療支氣管肺炎左肺肺炎 -
Q: 支氣管肺炎發熱嘔吐腹瀉如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