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才26歲,還有很多美好生活等著你.找醫生治療吧!不要自己承受了據你癥狀嚴重程度的不同,大夫可能讓你服藥,也可能讓你進行物理治療或心理治療.大多數抑郁癥病人都不需要住院治療.對嚴重抑郁癥和那些不能服用抗抑郁藥物的病人來說,特別是當抗抑郁藥物不能足夠有效地減少抑郁癥狀的時候,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常常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抑郁癥后首先要使用抗抑郁的藥物,堅持服用一段時間以后,再配合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還是要堅持服藥.一般來說,抑郁癥確診后第一次患病如果堅持用藥5年以上是可以治愈的.憂郁癥是情感性疾病,是以一種深重的憂郁為特征.患者表現為自卑,思維活動遲緩,厭世甚至自殺.對患者及其家庭最大的危害莫過于自殺了.自殺可以說是病情嚴重的標志.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通常能阻止病情的發展,避免悲劇.但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對憂郁這樣的疾病認識不足,以為患者的自卑,唉聲嘆氣,生活的缺乏朝氣和意志消沉是思想問題而根本未考慮醫治,更有甚者橫加指責,于是造成了時機的喪失甚或促發了自殺.故此,對本病的關鍵是認識憂郁,及時醫治.目前已有像百憂解,麥普替林,氯丙咪秦等高效抗憂郁藥,效果確切,療效理想.目前大多有效的抗抑郁藥都有口干,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且起效較慢.而抑郁癥患本身已有多種軀體不適的主訴,因而服藥早期可能會有軀體不適加重的感覺.這時應當堅持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大多數病人藥物的副作用逐漸減輕的同時疾病得到了理想的控制.這一點是患者和醫生都應該注意到的. 抑郁癥是一種大腦疾患,有其自身發生和發展規律.多年來抑郁癥和抗抑郁藥的研究,一直是當代精神病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雖然有關抑郁癥的病因和病理生理還不十分清楚,但并不妨礙對此病進行有效治療.
2016-01-18 18: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其實你這種態度太消極了.建議你自己要注意調節,有什么問題我們可以解決啊,為什么非要選擇這樣的結果呢.如果有什么壓力的話,而自己又無法解決的話,可以說出來讓親人朋友幫忙啊,天無絕人之路的.還可以聽音樂,散步,和朋友聊天等等來幫助緩解.以上是對“精神狀態不佳,沒有食欲,”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8 15: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現在情緒低落,有自殺傾向,是不是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來,你有抑郁的表現.建議你去看心身科,根據病情進行治療.多曬曬太陽,對情緒的改善有幫助.要對自己戰勝疾病有信心.
2016-01-18 11: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這要及時治療的,生活是美好的.飲食要求應選用含粗纖維和肌纖維少的食物,如大米,面食,蔬菜,肉類,蛋類,魚,但忌油煎,最好切成碎末,長期軟食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C.補充些蔬菜水果,多喝水很有必要的,進行戶外運動,增加抵抗力.
2016-01-18 10: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人生不順心的事十有八,九我們應該學會忘懷.拿得起放得下,多想些開心的事,把節自己的情緒.方法一;當情緒不好時,用意識地轉移話題,或者做點別的事情,如聽音樂.看電視.打球.下棋散步等,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樣可以使情緒得到緩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向親人或知心的朋友訴說甚至大哭一場,或者是用摔枕頭,大沙袋等方式.把積壓在內心的煩惱宣泄出來,這樣也會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對象,地點和場合方法也要適當,避免傷害別人.方法三;當你想得到一件東西,或者是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可以找一個適當的理由安慰自己,這樣可以幫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現實,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同時祝你天天擁有好心情..調整心態的具體行動:1,多做體力運動.2,精神轉移.3,擺脫心理壓力,穩定情緒4,樂觀.5,放松,有不愉快的事情要說出來,以免心理疲勞
2016-01-18 08: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