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一天到晚不說一句話,很少回應他人且不主動打招呼,可能由性格內向、心理障礙、精神疾病、腦部病變、社交環境不佳等因素導致。 1. 性格內向:有些人天生性格較為內向,不太善于主動表達和與人交往,在熟悉的環境中可能會有所改善。 2. 心理障礙:如社交焦慮障礙,會對社交場合感到過度恐懼和焦慮,從而避免與人交流。 3. 精神疾病:像抑郁癥患者可能會情緒低落、失去交流興趣;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存在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紊亂。 4. 腦部病變:腦部的損傷或疾病,如腦血管疾病影響語言中樞或認知功能,導致交流障礙。 5. 社交環境不佳:長期處于壓抑、不友好的社交環境中,可能使人變得沉默寡言。 總之,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存在且嚴重影響生活,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可到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通過專業評估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2-17 03: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自述寡言少語,分析可能是社交失調癥。建議:患者有交往障礙傾向,是對事情要求嚴格和完美為主要特點的人格障礙,經常自我懷疑,達不到要求而使神經經常處于焦慮和緊張之中,的不到松弛.建議多開導患者,多找朋友談心發泄,多參加文體活動,多聽輕音樂,舒緩身心,轉移注意力,要理解和寬容自己,不要苛求完美,必要時看心理醫生,祝患者早日康復!
2015-12-20 22: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患者自述寡言少語,分析可能是社交失調癥。建議:患者有交往障礙傾向,是對事情要求嚴格和完美為主要特點的人格障礙,經常自我懷疑,達不到要求而使神經經常處于焦慮和緊張之中,的不到松弛.建議多開導患者,多找朋友談心發泄,多參加文體活動,多聽輕音樂,舒緩身心,轉移注意力,要理解和寬容自己,不要苛求完美,必要時看心理醫生,祝患者早日康復!
2015-12-20 14: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