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出現喜歡血腥黑暗、有自殘傾向等表現,可能與心理障礙、不良生活環境、神經遞質失衡、遺傳因素、社會壓力等有關。 1.心理障礙:如抑郁癥、邊緣型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會影響情緒和行為,導致此類異常表現。 2.不良生活環境:長期處于暴力、壓抑或不穩定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可能引發心理問題。 3.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影響情緒調節。 4.遺傳因素:某些精神疾病具有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相關病史,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5.社會壓力: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巨大壓力,若無法有效應對,可能導致心理失衡。 當出現這些異常表現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建議到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綜合手段,改善狀況,恢復健康。
2025-02-14 06: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這是一種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果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時應該考慮求助一些心理治療機構進行治療。
2015-12-20 04:3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自殺行為與哪些精神疾病相關 -
Q: 為何部分人會產生極端想法和行為 -
Q: 怎樣有效預防精神病患者出現危險行為 -
Q: 自殺行為一定意味著患有精神疾病嗎 -
Q: 自殺僅僅是心理素質差導致的嗎 -
Q: 怎樣預防病情發作時患者的危險行為 -
Q: 怎樣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消除這種念頭 -
Q: 裝菜的塑料袋放冰箱是否有害健康? -
Q: 鼓樓醫院護士健康狀況如何評估及處理? -
Q: 如何檢查和評估自殺行為傾向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