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思考生死問題致情緒低落,該如何應對
我想一件事,能想到眼淚呼呼的留下,心里難受死????????????????????????????????????????????????????????我在想,我們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上,,,還要經歷那么多痛苦,我們為了什么??????我們都事父母的孩子,他們這么辛苦努力的把我們養大,他們又圖什么,,??????誰也不愿失去誰,??可事沒個人又生就又死,??到那個時候一切都不見了??????所得到的,所獲得的也就沒了顏色,,,????????父母把我們養到了黑發滿頭,??????可我們呢??????????????把他們養到白發蒼蒼,,??????????他們去世了的話,我自認為,我在這世界上就沒了一切,,??????所以現在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不要惹他們生氣..????????否則就沒時間了,,,人的一輩子很快的??????????????我每天都能像到這件事情我睡覺都睡不著,必須看著他們睡??????我想給他們說,又不好開口??????我想我有????????????????????????心理????有問題,??????????????????????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看他么那么快樂,????????????我也想要快樂.??????????????可是快樂不起來,,??只有跟朋友在一起在能快樂,,????可是一個人,????????????????就會想這事情??????????????????????????????????????????????????????我還想過,我要是能變成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種人??????我太難過了..????????????????????????????????????哭都要哭個沒完,,??????????可是遇見這種事.....??????????????????????????我決定了,,??????????????????????????我和母親要帶我去看心理醫生...????????????誰能告訴我你們怎么理解的,,,??????????????????????????我問過一個人,你會怎么樣,??????????????????????????他卻說人死了就死了吧,????????????????我直接就沒話說了....??????????????????我都哭死了.??????????????????????????????誰能幫幫我,,給我個正確的理解,,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總是思考生死相關問題,導致情緒低落、難以快樂,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思維方式偏差、缺乏情緒調節能力、對親情過度擔憂、對未來感到迷茫等因素所致。 1. 心理壓力過大: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挑戰,如學業、工作、人際關系等,可能讓人感到不堪重負,從而陷入對生死這類深刻問題的糾結。 2. 思維方式偏差:過于消極和悲觀的思維模式,容易使人過度關注負面的事物,難以看到生活中的積極面。 3. 缺乏情緒調節能力: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處理和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導致情緒積壓,影響心情。 4. 對親情過度擔憂:過于害怕失去父母,將父母視為生活的全部,這種過度依賴和擔憂加重了心理負擔。 5. 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不明確,缺乏未來規劃,容易陷入迷茫和焦慮。 總之,這種情況需要重視并積極調整。可以嘗試通過改變思維方式、學習情緒調節技巧、加強與他人的交流、規劃未來等方法來改善。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2025-01-14 21:5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擾郁之癥,建議多以心理治療為主.找一位心理醫生,面談一次,即可有改觀.
2015-12-16 00: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病情分析:您好,根據你的描述來說,有社交恐懼癥的癥狀。你要對自己有自信心,多參加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到人多的地方活動,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要帶著怕的感情色彩與人交往。及時進行心理治療。
2015-12-15 23: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理分析:你好,看您的描述您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但是這種孝心如給您怎加了焦慮的源泉。成為了一種焦慮抑郁。心理指導:其實,您與其這樣的感到焦慮和抑郁,不如好好的把握現在的時間,將自己的工作生活做好,好好的孝敬父母。即使有一天您們分離也不會留下遺憾。
2015-12-15 18:3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能是抑郁癥建議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輔導
2015-12-15 11: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