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基因突變、蛋白異常、細胞代謝紊亂以及神經肌肉傳遞障礙等。 1.遺傳因素:多為基因突變導致,如抗肌萎縮蛋白基因突變,這是常見原因之一。 2.基因突變:某些特定基因的突變影響肌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3.蛋白異常:相關蛋白質的合成、折疊或降解出現異常,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 4.細胞代謝紊亂:細胞內能量代謝失衡,無法為肌肉收縮提供足夠能量。 5.神經肌肉傳遞障礙:神經與肌肉之間的信號傳遞出現問題,導致肌肉無法正常收縮和舒張。 總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癥狀。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
2025-01-13 18: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由X染色體短臂上基因缺失所致,患兒因為該基因缺失,所以不能產生抗肌萎縮蛋白,肌膜不穩定,在收縮時損傷,所以出現肌肉的變性、壞死,導致肌肉萎縮、無力。
2015-12-14 11: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一組遺傳因素所致的肌肉變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緩慢起病、逐漸進展的肌肉無力和萎縮。根據受累肌肉分布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1、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為X連鎖隱性遺傳,男性發病,女性攜帶異常基因但不發病。多見于兒童發病,逐漸進展。開始表現為走路不穩,易摔跤,上樓困難,以后發展至行走困難,12歲前不能行走,只能臥床。體檢可發現四肢尤其是肢帶肌萎縮和無力,典型者呈翼狀肩,站立時腰椎過度前凸,行走時骨盆向兩側搖擺呈鴨步;從仰臥位起立時,必須先翻身為俯臥,然后用雙手支撐著下肢逐漸將軀體伸直。某些肌肉呈假性肥大,大多為腓腸肌(小腿),也有表現為三角肌、舌肌等,假性肥大肌肉外觀發達,觸摸較正常肌肉堅實,但肌力下降。面部和手部肌肉也可輕度萎縮。常伴有心肌受累和智能障礙。2、Becker型肌營養不良癥:又稱良性型肌營養不良癥,也是X連鎖隱性遺傳,男性發病,女性傳遞。多于5-20歲之間起病,表現與Duchenne型類似,但病程較良性,12歲時仍能行走,但起病15-20年后大多不能行走。心肌受累和智能障礙較少見。3、Erd型肌營養不良癥:又稱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兩性均可發病。多于20-30歲間起病,主要累及近端肌群,常先影響上肢,多年后再影響下肢。偶有腓腸肌假肥大。4、Landouzy-Dejerine型肌營養不良癥:又稱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癥,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兩性均可發病。通常于青春期發病,首先影響面部和肩胛帶肌肉,呈特殊的“肌病面容”,上瞼稍下垂,額紋和鼻唇溝變淺,表性動作變弱,上肢抬高困難。檢查時可發現蹙額、皺眉、鼓腮、閉眼、閉口均力弱,三角肌、肱二頭肌、肱橈肌萎縮明顯。5、其它還有遠端型、眼肌型、眼咽型等肌營養不良癥,但均罕見。
2015-12-14 08: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是一組由遺傳因素所致的原發性骨骼肌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的肌肉萎縮,肌無力及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本病可由多種遺傳方式引起,其臨床表現各具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形成許多類型。
2015-12-13 19: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這情況最好具體看看中醫大夫,進行針灸、按摩理療等從整體上調節身體狀態,往往收到奇效,中藥可以起到調理情緒,醒腦開竅、疏肝滌痰、調理氣血,調整機體的臟腑功能及平衡陰陽的作用。中藥副作用小、標本兼治。
2015-12-13 18:5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有哪些危害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的癥狀有哪些 -
Q: 面肩肱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如何治療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怎樣護理?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病人怎樣食療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否具有遺傳性?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有何表現?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怎樣有效治療 -
Q: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怎樣做好保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