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強迫自己做明知不對的事且難以停止,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神經遞質失衡、遺傳因素等。 1.心理因素:可能存在焦慮、壓力、完美主義等心理狀態,導致過度自我要求和強迫行為。 2.生理因素:某些生理疾病,如腦部損傷、內分泌失調等,可能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引發強迫行為。 3.環境因素:長期處于緊張、高壓、缺乏支持的環境中,容易使人產生強迫行為來應對。 4.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失衡,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的調節。 5.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強迫癥或相關精神疾病史,個體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總之,強迫自己做不對的事且無法自控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果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生活,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改善癥狀。
2024-12-11 17: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平時的情緒和睡眠情況怎么樣?如果其他的不受影響建議平時多到戶外活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2015-11-27 11: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粱建華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衛生院
一級
精神科
-
一、藥物治療。主要采用具有5—HT重攝取阻滯作用的藥物,以氯丙咪嗪最常用。1、氯丙咪嗪:2、氟西汀:3、其他抗抑郁劑:如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用于治療強迫癥。4、苯二氮卓類:二、心理治療。1、支持性心理治療。對強迫癥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使患者了解其疾病的性質,指導患者把注意從強迫癥狀轉移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去,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2、行為療法。主要采用暴露療法和反應防止法。暴露療法的目的在于減輕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而反應防止技術則目的在于減少儀式動作和強迫思維出現的頻度。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行為療法與藥物療法合并使用,往往可以取得較佳效果。3、精神分析。對部分強迫患者有效。三、精神外科治療。
2015-11-27 10: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強迫癥的西醫治療就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治療強迫癥主要是選用一些抗抑郁的藥物,但在用法和用量上與治療抑郁癥略有不同
2015-11-27 07: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強迫癥是心理疾病的一種,有人一當領導或是負責重要的事件,就會引發這病。慢慢適應就會好了,如果你不是我說的這些,那你應該找專業的心理醫師咨詢治療一下。有時間多和家人聊一聊,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對自己的要求和欲望該放棄的放棄一些,我想會好一些。
2015-11-27 05: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