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治療的方法
性別:女年齡:22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療強迫癥在吃治療強迫癥的藥,森田療法對治療強迫癥有好處嗎,詳細說明什么是森田療法,樂元鹽酸舍曲林片這藥對治療強迫癥效果好嗎,最好的藥是什么,怎樣快速治療強迫癥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喆 主任醫師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腦外科)
-
你好,森田療法針對強迫癥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至于森田療法這個需要個人去領悟,森田療法的根本就是針對你自己出現了強迫思維或者是強迫行為,先進行辨認,當辨認出是強迫現象的時候,可以看著這些念頭自由的去流動不加控制,去接納,帶著這些念頭正常的生活,如果自己沒有辦法領會,應該去心理科就診,另外就是舍曲林這個藥物抗強迫效果是非常好的,需要醫生的指導,規律服用。
2018-11-22 09:59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強迫癥的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需要心理治療治本。可以網絡求治
2015-11-26 13: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不知道你是由于什么具體原因誘發的強迫癥狀,很可能也有性格原因。目前治療強迫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深田療法,即“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不要刻意去在意自己的強迫行為,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豐富并充實自己的生活,同時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正確地面對壓力,對人對事不要要求的過于完美。自己覺得強迫癥狀出現或快要出現的時候,可以找一些其他比較放松的事情做來轉移注意力,如自己喜歡的運動、聽聽音樂、和同學一起出去玩一下
2015-11-26 12: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強迫性神經癥是一種以不能為主觀意志所克制的強迫癥狀為臨床特征的神經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強迫觀念、強迫動作。本病多發生在30歲以前。在本病的發病機理中人格特征與本病的發生有明顯關系。患者往往自幼即謹小慎微,多疑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致,與人交往中過分嚴肅、古板、固執、吹毛求疵。在強迫性格的基礎上,逐漸出現強迫癥狀。亦可由于工作和生活造成的長期思想緊張、情緒焦慮不安致使逐漸出現一些強迫癥狀,突然出現的強烈精神創傷,使患者心情緊張、痛苦、焦慮,也可造成強迫癥狀的出現。針灸治療效果比較好。治則本病治宜清泄郁熱,安寧心神,穴取督脈為主,手法宜先瀉后補。針灸百會、印堂、內關、三陰交、太沖、陽陵泉。注意事項1.治療時配合耐心解釋工作,使患者建立治療信心。2.治療期間鼓勵病員適當地參見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2015-11-26 09: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武威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心理門診
-
假如您有強迫癥,您現在就可以學習到最先進的治療模式。過去二十年當中,行為治療對于強迫癥有極大的功效。在這手冊當中,教導您成為自己的行為治療師。學習某些基本的強迫癥知識,了解強迫癥是源自于身體因素,并且是可以治療的。您可以克制強迫動作的沖動,與控制惱人的強迫思考。 研究顯示“暴露與不反應”是治療強迫癥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強迫癥病人在專業的指導之下,學到如何在強迫想法的刺激之下暴露自己。且學習如何對抗強迫想法、沖動。例如:指導一位過份怕臟的病人,去摸臟東西而禁止洗手,這個技巧就叫做“暴露、不反應法”。您將學到避免習慣性的強迫行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為取代。 本手冊基本上是讓您了解強迫性想法與行為是如何來的,您可以學習如何處置強迫癥所導致的焦慮與害怕。適當處理您的害怕可以讓行為治療更有效。這里要強調的四個步驟如下: 步驟一、再確認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認清”強迫癥的想法與行動。可能您一點都不想去做這個步驟,但是您必須努力的,全心的覺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擾是來自強迫性想法或行為。 每天的覺察幾乎是自動化的、膚淺的。“全心的覺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細的,且要經由專注努力才能達成。記住想改變腦部的生化變化,來減少強迫性沖動可能要花上幾周或幾個月。若想在幾分鐘或幾秒鐘內趕走這些強迫癥狀,是會讓您失望的!事實上反而會讓強迫癥狀更嚴重!在行為治療當中要學習控制自己不對強迫性想法作反應,不管他們有多干擾。 目標是控制你對強迫癥狀的反應,而不是去控制強迫思考或沖動。 下兩個步驟是幫助你學習新的方式來控制你對強迫癥狀的行為反應。 步驟二、再歸因 自己對自己說:“這不是我,這是強迫癥在作祟!”強迫性想法是無意義的,那是腦部錯誤的訊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為何急著檢查或“為何我的手會臟”這么有力量,以致讓人無法承受。假如你知道這些想法是沒有道理的,那么為何你對它要反應呢?了解為何強迫思考是如此的強烈,與為何無法擺脫它,是增強你的意志力和強化你去抵抗強迫行為的重要關鍵。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學習“再歸因”:強迫想法的源頭是來自腦部生化的不平衡。 在腦部有個地方叫做“頭狀核”,就是這個地方生病了所以得強迫癥。頭狀核是個過濾訊息的場所,就像汽車的變速器般,它接收前腦的訊息,而前腦是計劃、思考與了解的地方。頭狀核有障礙則會有強迫癥狀出現,所以思考動作都會不順。前腦變得太活躍,用太多能量,就像車子陷入泥淖中,不斷地轉動輪胎,但是卻越陷越深。前腦的部分稱之眼額葉皮質,因為發生錯誤的偵測回流以致陷入泥淖中。這可能是強迫癥使得人們有“事情有些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的原因,你必須做到讓這輛車離開泥淖。用手排檔代替自排檔,來修理這個故障的變速器。我們現在知道可以改變腦部的生化平衡,這需要花數周、數個月的時間。此時了解腦部扮演導致強迫癥的角色,有助于免除最令人挫折的“想要完全除掉強迫癥狀”的不正確想法。雖然無法馬上有大的改變,但是記住:“你可以不必馬上對強迫癥狀做反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將強迫想法、感覺擺一邊,然后做其它的事,如此可以幫助自己,改變腦部的生化反應。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換檔”:做其它的行為!若嘗試趕走強迫思考,只是徒增壓力煩惱罷了,而壓力會讓強迫癥更嚴重。 用“再歸因”可以幫助您避免用儀式行為來讓自己好過一些,例如整個完成的感覺。若知道這些強迫思考是來自腦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就可以學。 (1)心理治療:解釋性心理治療為治療的手段之一。對于患者要冷靜分析本人的人格特點和發病原因,包括童年有無產生強迫癥的心理創傷。如能找出原因,應樹立必勝信心,盡力克服心理上的誘因,以消除焦慮情緒。要以堅強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為和思維。矯正強迫癥行為和思維要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同時多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灶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 生物反饋治療、系統脫敏療法、厭惡療法、暴露療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試用這樣的治療方法:把病人置于嚴密監護下,當病人欲進行強迫動作或思維時,家人就以談話或邀請參加某種活動的方法分散轉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強迫動作和思維發生。同時請精神科醫生講解治療原理,給病人以鼓勵和獎品。第二階段再讓病人逐步接觸能誘發強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癥狀的出現,一面使刺激逐漸升級。實踐證明,經多種治療無效的難治病人,大多數用此法能獲得好的效果。 對于強迫觀念者,當強迫觀念一出現,即用聲音干擾,效果也較滿意。 家屬對病人應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要過分擔心,盡量避免跟病人講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最好按常識給予答復,說一遍即可,無需重復。 (2)藥物治療:可用三環類抗抑郁劑及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治療。 ①氯丙咪嗪: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對伴隨的抑郁癥狀也有治療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療劑量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開始用時劑量宜小,逐漸加量。 ②氟西汀(百憂解):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療效,氟西汀的治療量為20~80mg/日。 ③氯羥安定:對強迫癥狀也有一定效果。氯羥安定的治療量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療:對少數癥狀嚴重、久治不愈的強迫癥患者,可破壞患者腦的某些部位如額葉內下側、扣帶回等,對減輕強迫癥狀和社會適應功能均有一定幫助,但須嚴格掌握對象[編輯本段]預防 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為所操控,比如反復想同一個問題,或者重復做同一件事。盡管他們明知這些想法和行為沒有必要,卻無法停止。當這些想法和行為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時,他就可能罹患一種嚴重但可以治療的疾病,精神醫學家稱之為強迫癥,或強迫性神經癥,英文縮寫為OCD。 患有強迫癥的患者常為那些持續的、重復的想法或強迫動作感到煩惱,并引起毫無根據的、過分的、不必要的焦慮或恐懼。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不斷產生懷疑,經常需要詢問別人,獲得他人的證實。因此,強迫癥的特征是:患者明知這些強迫想法和儀式行為沒有必要,但不管怎樣都要去完成。 強迫癥的預防: 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給予過多,過于刻板的要求,對于預防強迫癥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 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點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 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有強迫思維時不要對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有強迫動作時,要理解這是違背自然的過度反應形式,要逐步減少這類動作反應直到和正常人一樣。堅持練習,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衛生,努力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和技巧,增強自信,不回避困難,培養敢于承受艱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健。
2015-11-25 20: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強迫癥狀一年多,包括強迫檢查、強迫計數、強迫儀式動作、強迫意向等表現;1.一般情況下,對自己要求比較高、追求完美的人比較容易得強迫癥,特別是在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強迫行為和強迫意念其實也是一種心理需要和心理滿足,如在不斷重復檢查的過程中緩解了你的焦慮和不安,但是這卻是不健康的滿足心理需求的方式;有強迫癥狀,說明我們沒有處理好我們的情緒,或是想逃避,生活比較空虛但是又不想虛度光陰,消極頹廢而產生的心理矛盾和焦慮,這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強迫的癥狀。2.容易出現強迫癥狀的人一般有相似的人格特征:對人對事要求比較苛刻、完美主義,做事情容易刻板、不愛變通,當然這只是一般規律,并不是絕對
2015-11-25 20: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