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心理陰影致強迫感多年如何應對
我自幼膽小,不太愛說話,9歲時有一次被刀片割破了手,有人就對我說如果6個小時后頭昏就要去打針,要不然24小時就會死,當時好像還沒什么感覺,但是再次割到手就很緊張,到了6個小時后就老感覺頭昏不昏,不昏還是怕,過了24小時才不怕了,時間過了這么多年那種感覺還是會經常想起,有時帶點強迫性,請問各位專家我該怎么辦,能不能給個比較詳細的建議,很感謝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這種情況屬于心理方面的問題,可能是由于童年的創傷經歷導致的焦慮和強迫傾向。涉及心理創傷、焦慮情緒、強迫思維、認知偏差和應對策略等。 1.心理創傷:童年被刀片割傷手的經歷造成了心理上的創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焦慮情緒: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產生過度擔憂和害怕,引發焦慮。 3.強迫思維:總是不由自主地回想當時的情景和感受,難以控制。 4.認知偏差:錯誤地將割手與嚴重后果緊密聯系,夸大了風險。 5.應對策略:可以通過放松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等緩解緊張;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糾正錯誤認知;多參加社交活動,增強自信和溝通能力;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的幫助。 總之,要認識到這是一種可以改善的心理狀況,通過積極的調整和專業的幫助,能夠逐漸克服這種困擾,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
2024-12-27 00:3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考慮是強迫癥,強迫癥的各種治療1.心理動力學的治療心理動力學派的治療強調通過頓悟,改變情緒經驗以及強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釋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矛盾沖突,以此達到治療的目的.在治療的過程中大量地運用闡釋,移情分析,自我聯想以及自我重建技術.2.行為治療在對于強迫癥的認識上,行為治療分為兩個基本的流派.第一種觀點認為具有強迫癥的人是借助于各種行為和儀式動作來緩解焦慮,稱為"驅力降低模型".依照這個模型,治療者主要集中于通過激發可以減少焦慮的情境來消除不適當行為與儀式動作.第二種觀點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強調對強迫行為的后果進行調節,因此在這個模型中大量運用懲罰和示范學習.(1)采用驅力降低模型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是各種降低焦慮的技術,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統脫敏.(系統脫敏技術在恐怖障礙的治療中已經詳細介紹過,在此不再贅述)(2)榜樣學習技術也經常被運用于強迫癥的治療中,主要有參與示范和被動示范,其中參與示范運用最多.和系統脫敏一樣,實施參與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級.從最低等級到最高等級,治療者逐漸示范暴露在相應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驅逐漸面對這個情境,知道能夠完全獨立面對為止.被動示范也是讓患者觀察治療者從低到高地接觸各種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讓患者介入情境.此外,這兩種治療都采用反應阻止法.譬如,在治療強迫性潔癖的時候,治療者可以借助于某種協議來阻止兒童的所有洗手行為.從國外現有的資料來看,一般認為參與示范比被動示范的治療效果更好一些.此外,示范學習經常可以與暴露療法結合起來加以使用,效果會更好.(3)暴露療法的技術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被許多人重視和運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漸暴露于各種無論是想象的還是現實的焦慮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續時間的長短主要依據是否讓兒童青少年消除焦慮和回復寧靜為準,因此,采用這種方法的治療時間要比較長一些,大約在2小時左右.(4)在進行暴露療法的同時,還可以配合反應阻止法.這種方法在于減少儀式性動作和強迫觀念出現的頻度.3.家庭人際關系治療此種方法強調人際關系的因素,避免單純研究孤立的個人行為.這種思想注重研究行為問題的整體意義,它強調在治療患者的同時,為患者的家庭成員提供咨詢.具體方法如下:(1)訓練家庭成員使之成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詢員,或者稱為欣慰治療的助手,協助實施反應阻止訓練計劃;(2)配合精神分析治療或行為治療對于患者進行"自我"強化咨詢輔導;(3)影響并改善家庭關系;(4)進行家庭交往技能訓練;(5)討論并解決家庭關系當中的沖突.
2015-11-21 18: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