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反復出現失眠、心慌等癥狀,何因怎治?
2005年不知什么原因我經常會出現全身發抖,出汗,心慌胸悶過會又會好的癥狀,但同時伴有嚴重失眠,心情特別煩躁,特別急,總覺得活著好無意義,老想著死,可一想到孩子就放心不下。后來住院治療了一個好多了。最近我又經常失眠,總是會懷疑別人是不是在說我壞話或者會不理我,總之我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態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出現失眠、心慌、胸悶、煩躁、在意他人態度等癥狀,可能由心理因素、生理疾病、生活習慣、環境影響、藥物副作用等導致。 1.心理因素:長期的壓力、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引發這些癥狀。例如焦慮癥患者常感到不安、心慌,抑郁癥患者易出現失眠、情緒低落。 2.生理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會使代謝加快,導致心慌、出汗、失眠。低血糖發作時也可能有類似表現。 3.生活習慣:長期熬夜、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可影響身體機能,引起睡眠障礙和身體不適。 4.環境影響:居住環境嘈雜、光線過強、溫度不適等,會干擾睡眠,進而影響情緒和身體狀態。 5.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抗抑郁藥等,可能產生失眠、心慌等不良反應。 總之,出現這些癥狀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和心理評估,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024-12-23 05: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人難免有睡不好的時候,但有的人對這種暫時性的睡不好及其對身體的影響過于擔心,一想到睡覺,就會條件反射地恐懼,老想著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難入睡。這樣就會形成害怕失眠——致力于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失眠。
2015-11-17 11: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這是明顯的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建議循序漸進的改變生活習慣,養成科學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多做有氧運動,調節好心態,排解精神壓力,睡眠前喝點熱牛奶蜂蜜。睡前洗個熱水澡,燙腳,按摩,輕音樂,注意蔽光,睡前少喝水,晚餐吃的少而清淡,堅持喝小米粥有助于睡眠。紅棗、枸杞、桂圓肉一起煮水喝,每天早上空腹喝效果很好。
2015-11-17 10: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有些抑郁傾向,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慢性病造成的.建議不要將它當回事,醒來后干脆起床,不要強迫自己睡,起床后干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使自己虛度光陰;你的精神壓力就會逐漸減輕.還有,要找出造成自己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并加以解決,從而解決失眠的根本問題.
2015-11-17 08: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正常人大多數在上床后三十分鐘以內便可入睡且持續四到十個小時,而失眠的人上床后很長時間也不能入睡,即使入睡也很難維持睡眠,且有醒后不能恢復疲乏,白天精神不振,學習與工作受到影響等表現.失眠常由心理,生理因素造成,最多見的為工作壓力過大,社會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和家庭問題的處理不當,學習緊張及考試前的緊張,情緒焦慮抑郁的問題,酒類與藥物的依賴,遭遇意外打擊,親人離喪,個人損失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軀體疾病,用藥,中毒或環境因素引起的,如在患有疼痛與明顯不適感的軀體疾病患者,內分泌疾病患者,長期服用中樞興奮劑,抑郁劑患者在用藥期間或停藥之后均可引起失眠或睡眠維持困難.廣義睡眠障礙又劃分為兩個亞類,一類稱為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嗜睡,醒覺與睡眠節律障礙.另一類稱為異常睡眠,包括睡行癥,夜驚癥,夢魔癥.例如:某中年男性,已婚,工程師.病前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好強任性,沉默少語.由于是大專學歷,較科室的其他人低,但又不甘落后,日以繼夜的學習,工作.自擔任科室領導后,心理壓力更大,一年多來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易疲勞,常感頭暈目眩,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食欲下降,常腹瀉,明顯變瘦,漸感體力不足.長期服安眠藥也不能維持3小時睡眠,次日昏昏沉沉,難以堅持工作.前來心理專科接受治療,每周三次,經兩周的治療后患者恢復了工作.例如:某大學生,心情沉重,郁悶,對周圍事物沒有興趣,對生活感到失望,對前途喪失信心,感受不到人生的樂趣,整天沉浸在苦悶之中.身體感覺不適,疲乏無力,沒有食欲,嚴重失眠,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先在內科和神經科就診,后轉到心理專科診治,經一個月的治療后,消除抑郁,情緒穩定,睡眠良好,記憶力恢復,學習成績上升.失眠是心理專科的常見病,但傳統治療往往以藥物鎮靜為主,病人服藥期間有效,停藥后易復發,長期服藥又會產生藥物依賴性,故目前最新的心理治療為了統合施治,我們采用心理疏導,催眠療法,森田療法,行為治療及物理治療等配合少量藥物治療,可起到快速有效并減少大量用藥的副作用,讓病人心身得以康復.
2015-11-17 00: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