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流口水如何治療
BR病史:有1年多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咽喉有問題,免疫能力差。用雙黃連沖劑及烏體靈斯注射液。用藥后好了一段時間,又流口水未能根治。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流涎,又稱“滯頤”,俗稱“流口水”,指兒童口涎不自覺地從口內流溢出來的病證。以3歲以下的幼兒最為多見。嬰兒時期,因其口腔淺,不會調節口內過多的唾液,偶而發生流涎,這屬生理現象,不屬病態?,F代醫學把本病稱為“流涎癥”,其發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膜炎癥、面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后遺癥或小兒呆小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虛寒、脾胃積熱、心脾郁熱及脾胃氣虛等使涎液不能正常的制約,而流出口外所致。常見癥狀為小兒涎液增多,自動流出口外,由于長期流出口水,致使口腔周圍潮紅,甚至發生糜爛,尤其以兩側的口角為明顯。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家長以掌心在腹部作順時針方向團摩5分鐘。(2)患兒仰臥,家長以兩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20~50次。(3)清補脾經各100次,揉板門300次。(4)患兒俯臥,家長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鐘。(5)按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2.隨證加減(1)脾胃虛寒型:癥見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而滑。常用手法去清脾經100次加①補脾經至300次。②掐揉四橫紋100次,揉外勞宮100次。③推三關100次,揉小天心200次。(2)脾胃氣虛型:癥見流涎清稀,面色萎黃,食欲不振,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去清脾經100次加①補脾經至300次。②補肺經300次。③推三關300次。④推四橫紋100次,運內八卦100次。(3)脾胃積熱型:癥見小兒流涎,涎熱而粘,口角糜爛,口臭而渴,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常用手法去補脾經100次加①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②清胃經200次。③揉涌泉100次。(4)心脾郁熱型:癥見小兒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熱,心煩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常用手法去補脾經100次加①清小腸300次,退六腑200次。②清心經200次。③揉小天心100次。生活調理(1)培養小兒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清潔口腔。(2)積極治療引起流涎的原發病如面神經麻痹、腦炎后遺癥等。
2015-11-15 13: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要隨時為他擦去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2常用溫水洗凈口水流到處,然后涂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以防止口水弄臟衣服. 3給寶寶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要經常洗燙. 4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癥,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2015-11-15 11: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小兒流涎癥? 小兒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覺從口內流溢出的一種病癥。一般來講,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大多都會流口水。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2歲以后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F象,如腦癱、先天性癡呆等。另外,寶貝患口腔潰瘍或脾胃虛弱,也會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