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春季天氣干燥,我們很容易上火,動輒就口舌生瘡,真是大大掃興。那么,中醫又有哪些“滅火”方法呢?
春季更易上火
1、春天到來陽氣上升,人體內的許多器官積蓄的內熱,特別是肝臟,但是,如果內熱散發出來后,人體就會出現春燥的癥狀,故而導致陰陽失調、新陳代謝失調。再者,北方地區干燥多風,就容易出現上火的癥狀。
2、飲食。不管是哪個季節,哪個地區,日常飲食都是導致上火的直接原因。一般來說,喜歡吃辛辣食物的人更容易上火長痘,而經常吃溫補類食物的人也容易出現上火癥狀。更有甚者,有些人還保持著冬季的飲食習慣吃辣椒、羊肉、等辛辣溫補的食物,上火自然也就悄然而至。
3、春捂捂太久。這是一個人們容易忽視的上火原因,我們都說“春捂秋凍”,春季養生的確需要春捂一段時間,但是當一天中的最低氣溫已經超過15度時,還不肯脫下厚重的外套,還在春捂的話,身體內熱積蓄、內火上升,就容易上火了。
4、生活不規律。經常生活不規律的人,身體內分泌紊亂,加上有些人生活壓力大,容易上火。
常按摩四穴位可滅火
太沖穴: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干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通過按摩太沖穴可降肝火。太沖穴在腳背上,位于大足趾與第二個足趾之間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穴位。在按摩此養生穴位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后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
合谷穴: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現為牙疼、鼻出血、咽喉腫痛、耳鳴、眼睛紅腫、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里,臨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針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較明顯的療效。
心包經:中醫認為,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后,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運行于體內。若心火過旺,會出現口干舌燥、心情憂郁、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常見癥狀。心包經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瀉心火。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沖穴。
內庭穴: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后,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滋潤人體。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會受到影響,出現口臭、便秘、皮膚干燥、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等不適癥狀。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春季天氣干燥,我們很容易上火,動輒就口舌生瘡,真是大大掃興。那么,中醫又有哪些“滅火”方法呢?詳細>>
夏季炎熱又干燥,很多人都說容易上火。拼命吃降火的食物或是藥物,不見得有用。那么,中醫有什么妙招可以應對上火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詳細>>
春天是疾病多發期,除了流行性感冒、哮喘或過敏疾病外,也容易出現上火癥狀、皮膚干燥、咽喉腫痛等,特別是中老年人因為上火而困擾,中醫如何解讀……詳細>>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望診是最直觀的一種診斷方法,通過人體外在的變化來判斷身體的健康。舌診是中醫望診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比如上火的話,舌頭……詳細>>
春季上火該怎么辦?春季我們很容易上火,動輒就口舌生瘡,真是大大掃興。為什么在春季我們容易上火,中醫又有哪些“滅火”方法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