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1、太沖穴
此穴是肝經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經氣血運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堅持對太沖穴進行艾灸,可以激發(fā)肝經的原氣,促進肝經氣血的運行,起到很強的補肝作用。
由于肝主筋,如果在春天出現(xiàn)四肢無力的現(xiàn)象,就是肝經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通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就會有很大改善。
2、三陰交
對三陰交進行艾灸,有較好的引火下行作用,同時,春季陽氣外散于體表,內臟氣血不足,會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問題,這時要對足三里進行艾灸,可調節(jié)脾胃,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3、魚跡穴
屬手太陰肺經,此穴為肺經滎穴,五行屬性屬火。“滎主身熱”,故此穴具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經遠治的作用,可疏經通絡。
4、神闋穴
位在腹部,臍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的作用,長灸可使“元氣堅固,百病不生”。現(xiàn)代研究證實,此穴位可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力,為后天強壯保健要穴。
5、中封穴
中封穴為人體保養(yǎng)精血之要穴,為肝經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過旺,利通小便,即“溺竅開則精竅閉”,故是固精之妙法。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家長該怎么判斷孩子營養(yǎng)攝入情況?
青少年都需要補充哪些營養(yǎng)?
吃錯水果,小心越減越肥!廣醫(yī)三營養(yǎng)師教你正確挑水果
全民營養(yǎng)周|孩子正值長身體“補”就對了?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位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經常按揉此穴對肝、脾、腎有保健作用。詳細>>
我們常說春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肝,這是為什么呢?飲食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于是春天人體的肝氣旺盛,既而人的……詳細>>
肝臟是我們身體的解毒器官,養(yǎng)肝可以說就是養(yǎng)命,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詳細>>
夏季高溫且雨水多,高溫潮濕環(huán)境會使得濕氣入侵體內而導致濕氣重,濕氣會損傷陽氣而誘發(fā)一系列問題,如身體肥胖、沒有食欲以及全身無力等,平時可……詳細>>
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