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常聽中醫說血虛體質,很多人都不理解。那么什么是血虛體質?又有什么表現,該如何調養你知道嗎?
什么是血虛體質
血虛是一種中醫名詞,也叫血液虧虛,是一種血的營養和滋潤功能減退,以致臟腑百脈、形體器官失養的病理變化。這種癥狀是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由于氣與血有密切關系,故血虛每易引起氣虛,而氣虛不能化生血液,又為形成血虛的一個因素。
導致血虛體質的原因
一種是失血過多,這種失血包括外傷失血、慢性失血、女性月經過多等,人體內的血液流失過多,時間久了我們體內淤血內阻,導致身體脈絡不通,會造成再出血,也會影響新血的生成,循環下去會讓血虛癥越來越嚴重。
第二種是飲食引起的。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偏食、挑食、暴飲暴食,會導致脾胃損傷、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話自然就容易出現血虛癥。
第三,慢性消耗。勞力過度、勞心過度、生病都會消耗我們的精氣,耗傷我們的陽氣陰液,導致氣虛血虧。
血虛體質的表現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于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癥。
臟腑失于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干燥、頭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血不載氣: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
血虛體質的人該如何調養
飲食調養:血虛體質的人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精神調養 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藥物養生:可常服當歸補血湯、四物湯、或歸脾湯。若氣血兩虛,則須氣血雙補,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亦可改湯為丸長久服用。
藥補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燉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眼睛調養: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中醫認為“肝開竅于目”,眼睛的好壞,依賴于肝之藏血。因此,不可長時間看書、看電腦,以防“久視傷血”。
生活起居:血虛體質者要避免勞累。大腦的血液靠心臟來供給,而我們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如果思慮過多、勞累就會耗心血,這對血虛患者來說無疑是會加重病情的。所以,血虛患者要避免思慮過多,不要太過勞累。另外,中醫認為我們的眼睛與肝臟有很大的聯系,所謂“肝開竅于目”,培養良好的視物習慣也有利于調養血虛體質,具體的做法就是不要長時間的看東西。
(責任編輯:鄧瑩瑩 )
血虛體質的人群一般會表現為臉色蒼白、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失眠多夢、頭發枯焦、皮膚干燥、大便干結、小便不利等,血虛體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詳細>>
冬季是養生,調理身體最好的時候,尤其是對于一些血虛體質的人來說,更應該注意做好調理工作,在冬季,血虛體質的人可以學習下以下幾種養生方式來……詳細>>
氣血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氣血不足,患者會出現全身發冷,自汗,頭暈,耳鳴,全身沒有力氣,手腳發麻,失眠多夢,皮膚干燥等,為什么人們容易出現氣……詳細>>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瘦子陰虛火旺而且靈活好動,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和失眠。胖子屬于陽氣偏虛而且身體里面有濕氣或者痰濕,動作比較緩慢且缺乏運動,……詳細>>
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有所回升,但體寒的人群仍然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體寒體質的人體質虛弱,易患上多種疾病,除了找出其原因外也要想各種辦法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