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驚蟄節氣怎么養生?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蟄伏在泥土中的動物開始出來活動。驚蟄時節氣溫回升快,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在這個時節該如何養生,中醫有哪些建議呢。
驚蟄養生不可傷肝
由于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
驚蟄穿衣以“捂”為主
驚蟄時節,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姑娘們,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這種穿著其實對身體很不利。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里穿裙裝,暴露在外的肢體會因為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酸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后更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癥,久之會引發關節炎。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
驚蟄飲食宜清淡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專家建議,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專家稱,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另外,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
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為山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藥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食用過多的酸性藥物和食物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故春日飲食慎食酸性藥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
精神愉快多鍛煉
中醫認為,春季驚蟄時節,人體氣機還沒有得到完全正常的疏泄,全身肝氣運行不暢,肝火偏旺,容易上浮。年輕人較常出現臉部痤瘡、上火等癥狀。老年人也易情緒波動,出現氣機逆亂的現象,甚至引發中風。現代醫學也認為,入春后氣溫波動較大,寒暖交替反復,血壓波動不穩定,若再受情緒刺激,可突發眩暈、耳鳴、腦血管意外等疾病。故驚蟄之時,老年人尤需調養情志,避免焦躁抑郁,可寄情于琴棋書畫、養花、閱讀、散步等悠閑活動以怡情養性。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體內氣血和順通暢,使人精神煥發,有利于身心健康。
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正常運行,則身心健康,故平時注意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尊崇明師,選擇益友,多聽美好音樂,多曬太陽,并加強鍛煉。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于身體健康。
所以,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游、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無論勞動、運動均可。
起居養生重睡眠
驚蟄過后,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困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1、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于入睡;
2、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于身體的舒展和放松;
3、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
以上是驚蟄時節的養生注意事項,您記住了嗎?
(責任編輯:韓培珍 )
明天(3月6日)就是驚蟄,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這個時候人體內的肝陽之氣容易漸升,相反的陰血會相對不足,尤其是那些老年人更易動怒,易……詳細>>
今天是春季節氣的驚蟄,這說明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了,有什么方法可以養生呢?在這里,想要為大家的就是中醫在驚蟄時養生的獨特方法,感興趣的朋友……詳細>>
驚蟄過后陽氣開始升發,天氣變得越來越暖和,雨水增多且萬物生機盎然。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順應節氣養生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出……詳細>>
轉眼,驚蟄已經過去一周,各地氣溫普遍開始升高。那么,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養生有什么要注意呢?詳細>>
驚蟄,顧名思義就是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萬物出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時節,氣溫回升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