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于1897年在比利時一次食物中毒事件中由vanErmengen首先分離出。菌體長2~4μm、寬0.5~2μm,菌體有4~8根鞭毛,能運動,無莢膜,在厭氧環境中生長,容易形成芽孢。幼齡菌體革蘭染色陽性,形成芽孢后的老齡菌體為陰性。本菌廣泛存在自然界中,以芽孢形式存在土壤、蔬菜、水果、谷物中,亦可存在于動物糞便中。
1、病原學檢查 :將可疑食物、嘔吐物或排泄物加熱煮沸20min后,接種血瓊脂作厭氧菌培養,檢出致病菌。對創傷型肉毒中毒,在血清中找到毒素或從傷口處分離并在厭氧條件下培養出肉毒桿菌可明確診斷。嬰兒型肉毒中毒需與膿毒癥,先天性肌營養不良,脊柱肌肉萎縮,甲狀腺功能減退及良性先天性肌張力減低相鑒別。在糞便中找到肉毒毒素或該菌可確診。
2、毒素試驗
(1)動物試驗:將檢查標本浸出液飼喂動物,或作豚鼠、小白鼠腹腔內注射,同時設對照組,以加熱80℃ 30min處理的標本或加注混合型肉毒抗毒素于標本中,如試驗組動物發生肢體麻痹死亡,而對照組無,則本病的診斷即可成立。
(2)中和試驗:將各型抗毒素血清0.5ml注射小白鼠腹腔內,隨后接種標本0.5ml,同時設對照組,從而判斷毒素和定型。
(3)禽眼接種試驗:將含有毒素的浸出液,視禽類大小,采用0.1~0.3ml不等注入家禽眼內角下方眼瞼皮下,出現眼瞼閉合,或出現麻痹性癱瘓和呼吸困難,經數十分鐘至數小時死亡,可作為快速診斷。
3、肌電圖檢查: 有肌纖維顫動,單次刺激反應降低,多次反復刺激電勢反而增高,有短持續期小波幅多相運動、電勢增加等特點,有助于本病診斷。
(責任編輯:黃韻思 )
文章關鍵詞:
嚴格執行食品管理法,對罐頭食品、火腿、腌臘食品的制作和保存應進行衛生檢查,對腌魚、咸肉、臘腸必須蒸透、煮透、炒透才能進食,禁止食用發酵或……詳細>>
用法:將食鹽炒黃,用開水溶化內服,以催吐;也可用食鹽1湯匙,炒后煎湯飲服。或者飲大量千分之五的鹽水,然后用手指或羽毛刺激喉嚨,促進嘔吐。……詳細>>
清除胃腸內毒:由于肉毒梭菌外毒素在堿性液中易破壞,在氧化劑作用下毒性減弱,故確診或疑似肉毒中毒時,可用5%碳酸氫鈉或1∶4000高錳酸鉀……詳細>>
根據特殊飲食史及同餐者發病情況,結合臨床表現咽干、便秘、視力模糊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等癥狀和體征,一般不難作出診斷,檢出細菌僅能作為輔助依……詳細>>
肉毒中毒是由于進食含肉毒梭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疾病。本病于1793年,在德國南部Wildbad首次發現,進食變質臘腸后而致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