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早在元朝時期,著名的蒙古族營養學家、醫學家忽思慧,就在他的《飲膳正要》中告訴我們“故膳養性者,先餓而食,食勿令飽;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饑,饑中飽。飽則傷肺,饑則傷氣。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這些都是寶貴的飲食養生經驗,告訴我們正確的養生之道。
第一,要養成膳食養生的好習慣,不要等餓了再吃飯,在感覺餓了之前就要吃飯。因為在我們人體內,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規律的,食物從口腔進入到消化吸收的過程是4~5個小時,然后再進入下一個進食、消化、吸收過程,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一日三餐周而復始的原因,它是維系我們的生命、保證我們身體健康的源泉。
第二,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吃得過量,八分飽即可。按食物的消化規律,每日三餐,兩餐之間適當加一些零食、水果即可。如果吃得過飽,會增加腸胃負擔,使血液集中到腸胃,使心、腦等重要器官相對呈缺血狀態。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腦卒中發生的幾率就會增加。我父親就是因為多吃了半個包子,再加上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原因,吃飽飯后不久又去洗臉,就在低頭的時候,大腦由于供血不足,導致突發腦卒中而去世。如果那時我懂得一點營養知識,如果那次讓父親少吃半個包子,如果不是低頭洗臉,我的父親不至于那么早就離開我們。
第三,如果實在掌握不了吃八分飽的準確量,我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吃到還沒有飽,還有一點餓的感覺時,就離開飯桌。這就叫做“飽中饑,饑中飽”。因為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達不到細嚼慢咽的程度,每口飯在口腔里也達不到咀嚼20-30次,我們的大腦收到吃飽信息總要比胃發出的信息遲緩。如果進食的速度過快,胃部的信息沒有發給大腦,食物又進來了,等大腦感覺到有飽腹感的時候,胃就已經吃撐了。
第四,“飽則傷肺,饑則傷氣”。如果吃得過飽,部分血液都集中到腸胃,其他重要器官會相應地出現缺血狀況,肺也會由于缺血影響正常工作,有損于肺功能;如果餓了不及時補充食物,機體就會缺少能量,為了不影響機體的正常運轉,大腦就會下令動用我們體內的儲備能量,來維持身體正常運轉,這樣就會有損我們的元氣。
第五,“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如果吃飽了,不要立即睡覺,這樣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俗話說,餓了發暈,飽了發困。我們很多人都會有吃飽飯發困的感覺。如果飯后馬上睡覺,所吃食物產生的能量消化不了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發病的根本原因。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人體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誘發一些春季常見的疾病。因此,合理的調整飲食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吃的營養、又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在此……詳細>>
腦血管病常發生在中年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者,易發生腦血管病。因此,飲食原則應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癥相同。詳細>>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粗糧對身體好處很多,但是口感不是特別好,很多人都不太喜歡吃粗糧,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老年朋友應該適當的吃一些粗糧。專家……詳細>>
馬上就要過年了,為了一個歡快團圓的新年,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像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必須注意飲食,因為這些患者是不可以攝入太多熱量、脂……詳細>>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包括心臟病和血管病,已經成為現在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來,一些不良的飲食、作息習慣,心血管疾病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