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關于致癌物,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句式:“××不能吃,吃多了容易致癌。”能列入這個句式中的“致癌物”很多。如,隔夜菜不能多吃,因為里面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致癌;再如,發霉的糧食不能吃,因為里面有黃曲霉素,黃曲霉素致癌;燒烤不能多吃,因里面含有苯并芘,苯并芘是致癌物。
此類科學知識,不能算錯,但不完整。把一個簡單的結論告訴公眾,而不解釋其中的原理,很容易讓公眾產生無謂的恐慌。最終的結果是,公眾發出無奈的感喟:“還有什么東西能吃?”
致癌物,嚴格地說只是可能致癌的外部因素,它能否真的致癌還需要內因與之配合,致癌這個問題太過復雜,僅考慮飲食因素,也是致癌物、致癌促進成分和致癌抑制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確定一種物質是否具有致癌作用,一定要做動物實驗,有時也會做人群流行病學調查。致癌物可分為三種:化學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這些亦可統稱為環境因素。
劑量決定有害物質的毒性
環境中致癌因素很多,現在已經知道,對人致癌的環境因素諸如化學物、電離輻射、病毒、礦物纖維等共有96種。但是其致癌作用都是可以預防的。許多環境致癌因素與食物有關,因此受到普遍關注。問題是,若是“想當然”地解讀,將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一個重要的科學原則是:“毒物即劑量”,了解一下致癌物的真相,可以緩解一下我們對食品安全的焦慮,把緊張的神經放松一下,既可以讓我們理性地避開致癌因素,又可以讓我們對食物少一些無謂的擔心。
上世紀50年代以前,科學家對政府部門提出的有害物質的健康問題,只要回答“有”或“無”,“是”或“否”即可。而現在,對此類問題則要求回答“對健康危害有多大,嚴重到什么程度?”由此,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即對有害物質如何定量化的問題。將不良健康效應定量化,才可以對人群的健康影響進行比較與選擇,提高決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劑量決定有害物質的毒性”,因此,將有害物質濃度控制于零,是一種不現實的想法,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外來物質,一個絕對安全的沒有危險或風險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有害物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把它控制在人體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即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能夠致癌的物質很多,本文僅對知名度最高的三種物質做解讀,它們是:亞硝酸鹽、黃曲霉素、苯并芘。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櫻桃(Cherry)是薔薇科的有核水果,真正的栽種地無處可考,只知部分品種起源于北美洲,部分起源于黑海地區。另一些則起源于中國大陸,已有……詳細>>
現代社會,涮羊肉成了很多人的最愛。沒錯,涮羊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有暖身功效。問題是,為什么它沒有被列入健康食品的推薦名單當中呢?怎么吃才……詳細>>
在開火的同時開抽油煙機,等炒菜完成后繼續開5分鐘再關上。燃氣燃燒時本身就會產生多種廢氣,應該及時抽走。烹調時等到油煙大量產生才開抽油煙機……詳細>>
一是因為它可以降低烤肉時的溫度。烤肉醬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熱的時候首先吸收熱量,可以保護中間的肉塊不會驟然受到高溫。而且,為了保……詳細>>
春天風多雨少氣候干燥,氣溫變化反復無常。使人體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誘發一些春季常見的疾病。因此,合理的調整飲食就顯得尤為重要。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