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相關專題:冬季寒潮來襲,打好保暖防感戰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我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時間在每年陽歷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間。冬至之后便開始“數九”,每九天是一個“九”。到了“三九”,天氣最冷,所以說“冷在三”。
我國的老祖宗真是厲害!在以前沒有先進的技術和手段的情況下,就能夠準確地總結出氣候變化的規律?,F代天文學發現,冬至這天太陽位于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所以,這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南半球在這天白天最長。冬至過后,太陽慢慢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天慢慢變長,黑夜漸漸變短。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把冬至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還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慶祝冬至肯定離不開吃,只是各地吃的有所不同,北方人有吃餃子、餛飩的習俗,在南方有吃冬至米團、長線面的習慣。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今天是冬至了,我們借這個機會說說冬至吃餃子的事。餃子雖小,卻包含著營養健康的學問,是實現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食物多樣”原則的一個方法。做的好、搭配的合理就有可能達到膳食寶塔的要求。膳食寶塔從底層到頂層依次為糧谷類、蔬菜水果、禽肉魚蛋類、奶類及豆制品,最上一層是油脂類。餃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屬于糧谷類;餃子餡里可以包進:蔬菜、肉類、蛋類、海鮮等;調餃子餡時還加點油,……。小小的餃子搭配的合理就是一個小“寶塔”。當然,如果搭配的不合理,就有可能帶來一些健康問題。關于吃餃子的建議有以下幾點以供參考: >>>冬至進補“趕早不趕晚”?
${FDPageBreak}
1、自己動手:現在市場上各種速凍餃子應有盡有,買起來很方便,也節省時間,但也就少了自己動手包子帶來的氣氛和享受。建議盡可能地和家人一起自己動手包餃子,雖然費點時、費點力,但無論從心情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2、肉適量即可:好多人愛吃“一兜肉丸”的餃子。我們平常吃的肉已經不少了,所以,盡量地多加些蔬菜,或者做成素餡餃子。做餡時用的肉不要太肥,原則是少放肉多放菜。
3、油點到為止:許多人包餃子時,覺得只放肉香味不夠,所以,還要另外加好多油??谖兑v究,健康也要注意,我們吃的油已經過量了,影響健康了,所以應該點到為止。
4、擠菜丟營養:由于蔬菜中含的水分比較多,用蔬菜做餡時怕餡太稀,大家都習慣上把蔬菜中的水分擠出去倒掉再拌餡,這樣等于把其中的營養素也給倒掉了。
5、鹽要少:油多了,口味就有點膩了,多加鹽或醬油口味是好了,可吃進去的鹽自然而然也就多了;吃鹽多了,血壓就會升高。所以,油適量,鹽要少。
小故事: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北方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據說來源于河南,相傳在東漢時期,河南南陽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冬至那天趕到了家鄉,當時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看見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叫“祛寒矯耳湯”給百姓吃。鄉親們吃后,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就形成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耳朵。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在我國有“冬至不吃餃子,冬天不凍耳朵”,因此冬至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手工餃子一直很受大家的歡迎,接下來,不如就來一起學兩招,看看包餃子的……詳細>>
古有冬至吃餃子、狗肉、糯米飯之說,到底是如何得來的呢?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呢?詳細>>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于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詳細>>
在我國大多數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并且有“冬至不吃餃子,冬天凍耳朵”的說法。由此可見,冬至吃餃子是很重要的風俗習慣之一。今天,要為大家……詳細>>
今天是除夕哦,你家包餃子了嗎?在我國北方,除夕之夜要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并且在個別餃子里包上硬幣,吃到餃子里硬幣的人,據說在新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