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糖尿病已成為當今社會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又難以被發覺,那么糖尿病的早期征兆都有哪些呢?怎么通過某些癥狀自查呢?
可能患上糖尿病的八大征兆
視力減退、視線模糊、眼睛易疲勞
國外某眼科醫學博士指出,糖尿病會對人體的視覺產生影響,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異常上升會導致眼球歪斜,進入眼睛的光線也會因此發生曲折,而視力減退、視線模糊等現象都與之存在關聯,長時間的慢性視線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喉嚨干燥,夜間尿頻
這種現象與尿頻存在較大的關聯,因為頻繁排尿會導致身體缺水,進而導致喉嚨干燥,不過喝水越多,尿頻次數也會隨之增多,這樣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而對于夜間尿頻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間小便頻率不斷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視。國外某醫師指出,如果體內血糖值上升,人體會本能的將其排除,進而導致小便次數增多,因此,尿頻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號之一。
明明吃很多,體重卻在下降
體重在不知不覺中下降,這其實是一種危險信號,如果沒有刻意去減肥,每個月的體重卻減少4至5公斤的話,這就說明身體肯定存在問題。對此,國外某糖尿病研究所專家表示:“如果飲食正常體重卻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會促進血糖值上升,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無論吃多少食物,體內細胞都無法攝取葡萄糖,也就是說,體內積蓄的能量將被逐漸消耗,最終導致體重下降。
皮膚干燥、發癢
如果出現皮膚干燥、發癢的情況,那么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另外,脖子和腋下的皮膚發黑也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國外某醫學博士指出,皮膚類問題可能與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頻導致身體脫水有關。
剛吃完飯就感覺餓
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癥狀之一。美國某糖尿病醫生表示,體內胰島素的機能失常會直接導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組織器官的機能低下。
而這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器官就是胰腺,如果體內胰島素不斷升高,就會促使大腦時常產生空腹感。
足部出現麻痹或疼痛
如果足部出現麻痹或者疼痛感,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供血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糖尿病引發,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麻痹最先會始于足下,然后逐漸轉移至上半身。
而出現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糖尿病引發神經損傷,因此,足部出現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個典型危險信號。
傷口難以愈合
國外某醫學網站指出,高血糖會阻礙血液流通,延遲傷口愈合時間,甚至還可能損傷神經組織。
傷口的愈合需要充分的血液流通,否則將降低治愈能力,如果經常出現傷口血流不止等非正常現象,最好去往醫院接受診斷。
慢性疲勞感、身體乏力
胰島素就好比身體的能量供應開關,如果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就相當于切斷了體內的能量供應,從而會產生疲勞感或者易疲勞的體質現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疲勞感并非糖尿病獨有的現象,例如癌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抑郁癥等也容易引發疲勞感,總體來說,疲勞是大病的主要征兆之一。
一旦患上糖尿病,必須終身控制。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很多,像藥物療法、運動療法、飲食療法等,其中飲食療法是基本療法,每位患者都應該了解和掌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自如。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要求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一個平衡,三個兼顧”,即平衡飲食,兼顧控制血糖、血脂、血壓、體重等,兼顧并發癥的防治和兼顧個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第二平原則是“避輕就重”,根據糖尿病的病情和并發癥的有無和程度,優先控制或解決主要的問題,例如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腎病,應該首先考慮控制糖尿病腎病,在可能的情況下兼顧解決其他問題(如高血脂等)。
糖尿病的飲食選擇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的關鍵是合理選擇食物。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飲食中應當有以下食物構成,即植物油/主食(糧食)、蔬菜、奶類、肉、蛋、魚、蝦、水果、豆類及豆制品等。
植物油的選擇
糖尿病患者不宜選擇動物油脂作為烹調油,而宜選擇植物油。可選擇的植物油有橄欖油、茶子油、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其中以橄欖油和茶子油為優,但是價格不菲。一些植物油如椰子油含飽和脂肪較高,糖尿病患者不適宜食用。植物油的攝入量一般為每天20~30毫升(相當于2~3湯勺)。
主食的選擇
每日三餐中必須要有主食,有人認為“主食含糖多,吃了升高血糖,不吃主食血糖當然就不升高了”。誠然,糧食中含有“糖”,食用糧食是要升高血糖,但如果主食的品種和數量選擇得當,餐后血糖不會急劇升高。另一方面,由于主食吃得少,就有可能攝入更多的含脂肪和蛋白質較高的食物,會加重已經存在的并發癥。一般來說,輕體力活動的糖尿病患者每天可食用主食150~300克。可選擇一部分精米、白面并搭配粗糧(如蕎麥、燕麥、高粱、鮮玉、玉米面等)。
蔬菜的選擇
蔬菜對血糖的影響較小(淀粉類蔬菜除外),因蔬菜含豐富的無機鹽、維生素和纖維素。另外,洋蔥、甘藍、西紅柿等還含有生物類黃酮,其為天然抗氧化劑,能維持微血管的正常功能等。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多食用蔬菜。一般來說,推薦每天至少攝入500克新鮮蔬菜,而且品種要多一些,至少2種,最好3種。
奶類的選擇
可選擇牛奶(鮮奶為宜)、奶粉和酸奶(以未加糖的調味酸奶、果料酸奶為宜)。不宜選擇的是奶酪、奶油、煉乳等,因其脂肪含量較高。也不宜選擇全脂加糖奶粉和加糖酸奶。如果存在高脂血癥,可選擇脫脂奶或脫脂奶粉。推薦每天攝入量:鮮奶250毫升左右,或奶粉10~15克,或酸奶 150~200毫升。
肉、蛋、魚、蝦的選擇
可選擇新鮮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禽肉或其制品。盡量少食或不食動物內臟、皮膚這些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蛋類可選擇雞蛋、鴨蛋、鵝蛋、鴿蛋等。對糖尿病患者采說如選擇雞蛋,1天1個雞蛋即可,如果并發高膽固醇血癥,可隔天1個全蛋,之間可食用蛋清,不用蛋黃。對合并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宜食用皮蛋、咸蛋。魚蝦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特別是n-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魚子、蝦子膽固醇含量較高(合并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不宜選擇)。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每天可食用肉蛋魚蝦共100~ 200克。
水果的選擇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有益于健康。但是,水果含有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等),這些糖類消化、吸收較快,升高血糖的作用比復合碳水化合物 (如糧食)要快,所以對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不要食用水果。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別在7.0mmol/L和8.00mmol/L以下并穩定1~2周以后才可食用。食用水果前后最好要監測血糖,根據血糖的情況及時調整、選擇合適的水果品種。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一天可以食用水果150~200克。在選擇水果時,原則上優先選擇含糖較低的水果,例如梨、桃、草莓、櫻桃、柚、李子、獼猴桃等。食用水果的時間宜安排在兩頓正餐之間,不要在餐后馬上食用。
豆類及其制品的選擇
大豆及其制品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糖尿病患者可選擇豆腐、豆漿、豆腐干、豆腐絲、豆腐腦、腐竹、千張、素雞等,但不宜選擇油豆腐。推薦的每天食用量為豆腐150~200克,或豆腐干100克,或豆腐絲50~100克,或豆漿250~500毫升。
小貼士:糖尿病禁食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忌食糖制甜食,忌抽煙、喝酒。
(責任編輯:詹遠 )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控制糖分的攝取,而果汁中所含的糖量很高,那么,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喝果汁嗎?其實不然,只要注意選擇果汁,糖尿病……詳細>>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如今患糖尿病的人可謂是越來越多,那么究竟如何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詳細>>
糖尿病人如何吃飯?看到這個話題,也許會有人認為吃飯還會有什么講究呢?其實,糖尿病人吃飯的順序是很關鍵的,正確的吃飯順序可以幫助我們控制血……詳細>>
糖尿病是危害非常大的神經分泌系統疾病,血液中長期血糖高于正常值,會引起身體各種各樣的并發癥,臨床上常見的有糖尿病,腎病,肝病,心臟損傷以……詳細>>
有研究稱壓力過大的兒童成年后患上糖尿病的幾率更高,建議家長不宜增加兒童壓力。其實,除了壓力,飲食也與糖尿病有著密切聯系。要想遠離糖尿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