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低蛋白血癥一般指蛋白質營養不良
蛋白質營養不良又稱水腫性營養不良或低蛋白血癥。蛋白質是機體組織細胞的基本成份,人體的一切組織細胞都含有蛋白質。身體的生長發育,衰老細胞的更新,組織損傷后的修復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還是酶、激素和抗體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由于蛋白質是兩性離子,它具有緩沖作用。蛋白質還是保持體內水分和控制水分分布的決定因素,也是熱能的來源之一,1g蛋白質在體內可以產生16.6千焦熱能。如兒童蛋白質營養不足,不僅影響其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還會使整個生理處于異常狀態,免疫功能低下,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疾病描述
蛋白質營養不良又稱蛋白質缺乏病、Kwashiorkor(意指“斷奶病”),主要發生于斷奶兒童,因蛋白質嚴重缺乏引起典型的皮膚和毛發變化、生長遲滯、智力發育障礙、低蛋白血癥、肌肉消瘦、水腫、脂肪肝和腹部膨隆等。
癥狀體征
本病好發于6個月至5歲之間的兒童,尤為斷奶時及斷奶前后的嬰兒,成人和老人少見。輕型病例大多發生在60歲左右的人。
患者因低蛋白血癥于面和足部出現水腫,甚者波及全身。白皙皮膚兒童有特異性皮損,開始為紅斑,壓之能消退,隨之發生小的暗紫色斑,邊界清,高于周邊皮膚,壓之不褪色,表面發亮,觸之有蠟樣感,爾后變成干燥、棕色或黑色斑,上有裂紋。好發于受壓部位,如粗隆、膝、踝、肩、肘和軀干受壓處,亦可發生在潮濕部位,如尿布區,以后不規則布于全身,呈剝脫性皮炎樣表現。輕型病例僅于脛前、大腿外側、背部等處出現沿皮膚切線排列的龜裂(稱“馬賽克”皮膚)和脫屑。嚴重病例有大面積糜爛和表皮缺失,愈后留有色素沉著,特別在前額、臀、骶尾和足背等處。因皮膚變薄、膨脹和色素減退而變蒼白,以黑膚色種族患者為甚,常首發于口周,亦可位于小腿,也可因摩擦、創傷和潰瘍而繼發脫色斑。偶爾在足背、臀以及與壓力無關的部位形成大皰、或淺或深的潰瘍、壞死。于背、下腹和下肢偶見瘀點。晚期病例在耳廓周圍、膝上、肘前、腋、趾間、包皮和唇中部出現線狀皸裂。
粘膜損害有口角炎,應與核黃素缺乏癥相鑒別,其它還有眼干燥、唇炎、口腔炎和口腔潰瘍、舌乳頭萎縮,并可累及肛門和女性陰道。
患兒指(趾)甲變薄、變軟,有正常新甲生長時,出現新舊甲分離。毛發脫色,棕色發變成淡黃色,黑發可變成棕色、淡紅色或因營養不良而變白,因營養好壞,在一根頭發上出現黑白相間的交替節段。毛發稀疏,易脫落,顳和枕部脫發與嬰兒躺臥時受壓有關,晚期廣泛脫落,毛發細軟變直,干燥無光澤。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暑熱天氣,人體津液流失營養損耗多,此時如果還一味減肥,或年老體弱的人不注意營養,便有患上低蛋白血癥的可能。 詳細>>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飲食也變得多元化,卻讓孩子變得挑食起來,長期的挑食或者厭食很容易引起兒童的營養不良,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那么引起兒……詳細>>
研究人員發現,低蛋白質的飲食導致了性荷爾蒙粘合劑血球素在老年人中間的增加,從而降低了睪丸激素的有效性。研究人員調查了1552名40歲至……詳細>>
那么基本上不會缺乏蛋白質吃一個雞蛋即可補充約6克蛋白質,喝一杯(250毫升)牛奶可補充8克蛋白質,而吃100克雞肉、豬肉餡、豆腐則分別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