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冬天喝湯進補是很多人的選擇,不過如果喝湯的方法出現了錯誤和禁忌就會影響到喝湯進補的作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冬天喝湯進補常見禁忌和誤區,快來一起看看吧。
冬天喝湯進補的誤區
湯泡飯。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于將飯泡軟了,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喝湯去“渣”。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后,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里。所以喝湯后還要吃適量的肉。
喜歡喝剛煲好的熱湯。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
冬天喝湯進補的禁忌
鹽量易超標。湯的鮮美應該源于原料的新鮮和營養,可許多餐館為了吸引顧客,常常會加很多鹽“提鮮”。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于6克。可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一般餐廳的湯,含鹽量在1.2%~2%,也就是喝下2碗湯,有可能就吃下了5克鹽。食用過多鹽可引發高血壓、骨質疏松等疾病。
香精添過量。有一些餐館里的排骨湯、雞湯常香味四溢,但實際上湯里卻沒有幾塊排骨或者雞。綦翠華提醒,這些湯很有可能添加了過量的香精。在國家標準下適量食用香精對健康是無害的,但餐廳里的湯完全是大廚憑“感覺”添加的,很容易過量。
油大傷血管。許多餐館的湯里有不少油,尤其不少是動物油,如豬油、雞油等,對心腦血管的危害非常大。
味精易多放。餐館里常會加很多味精提鮮,老年人、兒童等特殊人群要少吃。
那么,怎樣喝湯才是最健康的呢?
冬天喝湯進補的原則
選料要得當:選料得當是制好鮮湯的關鍵。用于制湯的原料,一般為動物性原料,如雞、鴨、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但必須鮮味足、異味小、血污少。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質、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它們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食品要新鮮:新鮮并不是歷來所講究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現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后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 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于吸收的物質,此時不但營養最豐富,味道也最好。
冬天喝湯進補,要多注意以上幾點哦。
(責任編輯:林銀珍 )
文章關鍵詞:
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后喝湯好?喝湯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卻也有很多講究,找對喝湯的方法,我們才能吸收營養,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詳細>>
湯,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我們也常說“湯補”,喝湯不僅僅喝下肚,還要明白喝湯養生的正確方法。詳細>>
秋天是進補的季節,說到進補,一定少不了的就是煲湯。喝湯進補一直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而想要充分吸收湯品中的營養就要多講究講究才行。在這……詳細>>
冬天喝湯有哪些好處呢?湯是進補不能少的食物,并且根據不同的食材,湯品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湯品雖然功效多,但是一定要……詳細>>
大家在冬天的時候都是比較喜歡喝湯的,因為冬天喝湯可以保暖,也可以滋補身體,對人體是非常好的,相比較冬天,其實夏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更多的,……詳細>>